新华社西安2月16日电题:陕西大荔“带把肘子”:年夜饭的“C位”
新华社采访人员杨一苗、陈昌奇
皮色枣红、肉质绵软 , 在黄河岸边的陕西省大荔县 , 一道名菜“带把肘子”家喻户晓 。 它不仅被列入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还是当地家家户户春节年夜饭的“主菜” 。
“带把肘子” , 是一道以猪前肘为主料 , 经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蒸菜 , 摆盘后因骨头外露形似刀把而得名 。 “带把肘子”的历史源远流长 , 最初出现在祭祀活动上 ,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 , 在当地名厨的推动下进入普通百姓家并代代相传 。
大荔县餐饮协会副会长左秦州演示了“带把肘子”的制作过程:精选约3.5斤重的猪前肘 , 剖皮、剔肉、斩骨之后入水断生 , 接着趁热涂抹酱料 , 与八角、桂皮等多味调料共置于蒸盆 , 直到诸多滋味在武蒸文焖中渗入皮肉 。
“带把肘子”出锅装盘的场面颇有看头:厨师一手端起盛着猪肘的粗陶盆 , 另一手将一个细瓷盘轻轻倒扣其上 , 迅速翻转平置并揭取陶盆 , 热气蒸腾之中 , 流传了数百年的名菜露出了“真容” 。
这时的“带把肘子” , 表皮因浸润了油脂和酱料而呈现出温润的枣红色 , 皮下的脂肪已成半透明状 , 举箸轻提 , 氤氲间皮肉相连微微颤抖 , 入口时佐以葱段、面酱 , 细密绵软、回味悠长 。
“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是‘带把肘子’的最大特色 。 ”大荔县餐饮协会会长吴兢说 , 这道菜之所以能流传甚久 , 与当地物产的富庶和老百姓的热情好客密不可分 。
【当地|陕西大荔“带把肘子”:年夜饭的“C位”】大荔 , 古称同州 , 自春秋时代起 , 这里便设州建府 。 今天这里仍留存有魏长城遗址、唐金龙高塔 , 宋岱祠岑楼等多处文物古迹 。 由于地处关中平原最开阔的地带 , 这里沃野千里、农业兴盛 。 位于大荔县朝邑镇的清代粮仓——丰图义仓仍保存完好 。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产滋养了当地特色民间文化 , 同州梆子、碗碗腔蜚声中外 , 大荔面花、同朝皮影等传统技艺流传至今 。 而热情好客的当地百姓 , 在红白喜事、过年过节、招待客人时 , 都会举办隆重的宴席 。
当地将盛汤菜的高脚汤盆称为“品” , 而将环绕于“品”菜周围的点心凉菜称为“花” 。 而糖果茶点、荤素凉菜、汤菜蒸菜一起 , 就构成了当地最负盛名的宴席——“九品十三花” 。 在“九品十三花”中 , “带把肘子”便是“C位”主角 。
今天 , 健康与节制成为中国人倡导的餐桌新风尚 , 当地也对宴席菜品的数量和分量进行了精简 。 吴兢说 , “带把肘子”使用的都是普通食材 , 配料与制作也没有新奇神秘之处 , 这道菜一直广受当地群众喜爱 , 就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回味悠长的家常味道 。 (完)
- 全网热搜第一!陕西高管家暴事件背后,我们都忘了那个最值得心疼的人
- 太意外!陕西家暴案发生3天后,竟然是这个结局……
- 陕西小伙为100万,去伊拉克当“雇佣兵”,如今的他怎么样了?
- 感染者|1月23日陕西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长安芳华|淬砺致臻 长安芳华
- 出院|陕西:连续三天0新增!昨日治愈出院95例
- 出院|省卫健委:1月23日陕西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感染者|陕西昨日无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
- 新冠肺炎|陕西本土确诊病例现在院363例 均为轻型或普通型
- 陕西|陕西本轮疫情确诊2080例 治愈出院171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