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舌尖上的清明野菜——谈寒食、清明诗词中的蔬菜食俗

唐代 , 寒食节大致演变固定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前两天) , 清明节的种种过节习俗 , 皆为寒食节所包 。 而寒食节固定到春季 , 影响非常深远 , 比如这篇小文将要提到的寒食、清明采食各种山野蔬菜的食俗 , 只有在春天才有这些舌尖上的口福 。
古人将很多好吃的蔬菜写进诗文中了 。 如杜甫“夜雨剪春韭(韭菜)”句 , 陆龟蒙的《杞菊(枸杞和菊花脑)赋》 , 苏轼《春菜》诗“蔓菁(芜青)宿根已生叶 , 韭芽戴土拳如蕨”句及“秋来霜露满东园 , 芦菔(萝卜)生儿芥有孙”句 。 至于寒食和清明前后野菜 , 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时品》言:“香椿芽拌面筋 , 嫩柳叶拌豆腐 , 乃寒食之佳品 。 ”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这两道凉菜 , 是寒食节上佳的菜肴 。
诗人们最常吟咏到的野菜首推蕨菜和春笋 。 寒食、清明时节正是蕨这种野菜刚刚打苞、鲜嫩可食的时候 , 是故蕨菜也往往见于诗人清明诗作中 。 南宋诗人陆游《晚春感事四首》组诗中的其中一首言:“风恶房栊燕子归 , 雨多山路蕨芽肥 。 青餈旋捣作寒食 , 白葛预裁充暑衣 。 ”这是一首写于寒食节前后的诗 , 清明前后往往多雨 , 陆诗山路虽多雨 , 但可喜的是蕨芽正肥 , 是食用鲜美无比的野蕨菜的时候 。 陆放翁是非常喜欢吃蕨菜的 , 在他另一首《陶山遇雪觉林迁庵主见招不果往》诗中写道:“梨花开时好风日 , 走马寻公作寒食 。 不须沽酒饮陶潜 , 箭笋蕨芽如蜜甜 。 ”有朋友在冬天下雨的日子招饮他 , 他写诗谢绝 , 说自己既怕寒又怕虎 , 不来赴约慎勿怪 。 他约定寒食节时骑马去见这位朋友 , 不仅是梨花盛开的好风日 , 届时也不需要主人买酒备酒 , 因为长得如箭的春笋和鲜嫩的蕨芽正如蜜一般甜 , 是最好的盘中肴 。 南宋另一位著名诗人杨万里在《寒食对酒》诗中言:“先生老多病 , 颇已疏绿醑 。 儿童喜时节 , 笑语治樽俎 。 南烹俱前陈 , 北果亦草具 。 蝤蛑方绝甘 , 笋蕨未作苦 。 ”适逢寒食节 , 诗人老病缠身 , 因而不怎么饮酒(绿醑)了 , 但小孩子都是喜欢过节的 , 兴高采烈地准备吃的喝的 , 无论南方的菜肴、北方的果品都纷纷陈列出来了 , 蝤蛑(即今天所说的梭子蟹)固然是鲜甜 , 春笋和蕨菜也是很好的野味儿 。
我国古代采食蕨菜的历史相当久远 , 《诗经·召南·草虫》便有“陟彼南山 , 言采其蕨”的诗句 。 由于蕨菜只能吃蕨的未展开的幼嫩茎叶 , 古人觉得这种叶苞像鳖脚 , 所以蕨菜又被称为紫鳖 。 清代的学者郝懿行还解释了蕨菜的另外两个别名来源:“蕨菜全似贯众而差小 , 初出如小儿拳 , 故名拳菜 。 其茎紫色 , 故名紫蕨 。 ”蕨菜刚刚长出来 , 最嫩的时候像小孩的拳头 , 所以民间又叫拳菜;而蕨菜的茎是紫色的 , 所以又被称为“紫蕨” , 谢灵运诗云“山桃发红萼 , 野蕨渐紫苞” , 便是说的蕨菜之色 。 宋代龟山先生杨时《感怀诗》有句“篱下蹲鸱余晚实 , 云间紫鳖奋新拳” , 写的便是两种时蔬 , 前者蹲鸱即竽头 , 因其形状像蹲伏的鸱(鹞鹰) , 后者便是蕨菜 , 一句诗便包含了“紫鳖”“拳菜””紫蕨“三个别名之意 。 晚清大儒王先谦说:“(蕨菜)今京师每用供客 , 以夷齐穷饿所食 , 更其名曰‘吉祥菜’ 。 ”迟至清末 , 北京人还常用蕨菜来待客 , 而因为商周之际的伯夷、叔齐躲入首阳山 , 就是采蕨菜、薇菜充食 , 所以蕨菜又被称为吉祥菜 。 清明前后采食蕨菜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 , 用它烹制的菜肴色泽红润、质地软嫩、清香味浓 , 还营养丰富 , 是春天不可多得的美味时蔬 , 而它的根更可制成蕨根粉 。
清明前后 , 正是食春笋的时令 , 而我国挖食竹笋的历史相当悠久 , 《诗经·大雅·韩奕》言:“其蔌维何 , 维笋及蒲 。 ”“蔌” , 相当于今天“蔬菜”的意思 , 是说蔬菜主要是笋和蒲 。 古人爱食野笋的大有其人 , 宋初高僧赞宁专门写有关于笋的著作《笋谱》 , 其中记载了80多种竹笋 , 他写道 , 毛笋为诸笋之王 , 大的毛笋可达20多斤 , 最好的是没有冒出土的 , 笋肉白如霜 , 掉地即碎 , 用手指掐之 , 几乎像豆腐一样软嫩 , 凑近嗅闻 , 还有兰花的香气 , 而这种大毛笋 , 正是清明节后才有 , 至于冬笋 , 味道就比不上清明节时才有的春笋了 。 宋代惠洪的笔记小说《冷斋夜话》中还记载了苏东坡一段饶有趣味的事情:东坡先生有一天邀约朋友刘器之一块儿去参拜玉版和尚 , 二人一块儿到了廉泉寺 , 寺庙备下的食物正是竹笋 , 刘器之觉得这笋烧得实在太好吃了 , 便询问这是什么品种的笋 , 东坡回答说:就是玉版 , 这位老禅师善于说佛法 , 总能让人得禅悦之味 。 刘器之这才恍悟他们不是来参拜什么和尚 , 而是专门来寺庙吃绝味笋的 。 正因笋肉白如玉 , 东坡给它取了个“玉版”的雅号 , 戏称为玉版和尚 。 另一位文人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专门写了一篇《论蔬食之美》 , 文中将毛笋定为“蔬食中第一品” , 因为它“清、洁、芳馥、松脆” , 又言:“此蔬食中第一品 , 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以之伴荤 , 则牛羊鸡鸭等物 , 皆非所宜 , 独宜于豕 , 又独宜于肥 。 肥非欲其腻也 , 肉之肥者能甘 , 甘味入笋 , 则不见其甘 , 但觉其鲜之至也 。 ”说春笋清、洁、芳馥、松脆 , 在众多蔬菜中当排第一名 , 连肥羊、嫩猪也比不上 , 不惟清炒味好 , 用它炒荤菜时 , 不宜用牛、羊、鸡、鸭 , 而应用猪肉 , 尤其是肥肉 , 这样味道最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