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记住肿瘤院士的5个防癌处方!消化道癌症,一多半都是“作”出来

麻辣烫、串串香、牛油火锅、烧烤+啤酒……这些成为了很多人的日常饮食“标配”。
但这种不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最终带来的后果却不敢想象。
2021年8月,在《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刊发一项研究中,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对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20年数据进行了分析。数据表明,我国50.4%的常见消化道癌症都和饮食不健康、吸烟喝酒、运动不足、超重等生活方式有关。
处方|记住肿瘤院士的5个防癌处方!消化道癌症,一多半都是“作”出来
文章插图
截图来源:Gastroenterology
20年间,这五大因素让国人消化道癌症高发
这项研究统计发现,在1991-2011年这20年间,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这五大因素让国人消化道癌症高发。
1. 肥胖
2011年,肥胖(高BMI)与9.5%的新发消化道癌症病例有关,数量达12万多例。肥胖的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年轻人群和农村居民。另外,国人群普遍缺乏锻炼,特别是50岁以下人群。
2. 吸烟
吸烟与这四类消化道癌症均有关联,并且是是我国消化道癌症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从数据来看,2011年与吸烟相关的新增消化道癌症病例达17万多例,占总数13.2%。
3. 饮酒
20年间在饮酒方面,城市居民下降了1/3,但农村居民的酒精摄入量比1997年的摄入量多了1/3。与其相关的新发消化道癌症病例达8万多例,占总数的6.4%。
处方|记住肿瘤院士的5个防癌处方!消化道癌症,一多半都是“作”出来
文章插图
孙欢/摄
4. 红肉摄入量过多
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量在各年龄组均呈现增长趋势。2011年,与红肉食用量过多相关的新发消化道癌症病例达15.6万多例,占总数的12%。其中,城市居民的红肉消费量平均增长40%左右,而加工肉制品消费量则增长了30%,农村居民的消费量则翻了一番。
5. 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
所有人群的水果和蔬菜摄入量虽呈现增加趋势,年轻一代(
另外,研究还发现,对于不同的消化道癌症,与之相关的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也不相同:
【红肉 → 肠癌】红肉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联性最强(19%);
【肥胖 → 肝癌】肥胖与肝癌发生的关联性最强(16.6%);
【吸烟 → 食管癌】吸烟与食管癌发生的关联性最强(16.5%);
【高盐 → 胃癌】钠摄入量高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最强(16.6%)。
记住肿瘤院士的5个防癌“处方”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肿瘤学专家孙燕院士虽已入耄耋之年,但身体健朗,精神矍铄。作为肿瘤学专家,他曾在2017年接受采访时分享了自己的五个“防癌处方”。
处方|记住肿瘤院士的5个防癌处方!消化道癌症,一多半都是“作”出来
文章插图
孙燕院士
防癌处方一:饭吃七分饱,马上离开饭桌!
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事的习惯,导致了很多人长期饮食无规律。越是社会上所谓的成功人士,越是难得回家好好地吃一顿饭。饮食不规律,饭局上的烟、酒以及不知不觉的过度饮食,令我们的身体很受伤。
因为曾经有过高血脂,所以我不吸烟、少饮酒,尽量不参加宴会,尽量回家吃饭。我每天只吃七分饱,但又受不了美食的诱惑,于是感觉吃得差不多了,就马上离开饭桌,绝不久待。
我更不会与家人在饭桌旁聊天,生怕管不住自己的嘴又多吃两口饭菜。饿着要比撑着强,瘦点要比胖点好,我偶尔还会把晚饭省下一两顿。
防癌处方二:像控制酒驾那样,去控烟!
在过去的50年里,我国居民的肿瘤发病率增长了一倍,而这一数据还在持续增长。为什么身边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癌症发病率的升高其实与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相关。虽然确实有些癌症不择老幼,但是大部分的癌症还是发生于45岁以后。
当然,我们也不讳言,肿瘤的发病率升高了,环境中的致癌因素也比以前多了。我是个肿瘤学专家,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身体内什么时候会发生癌变。
其实,不少肿瘤都是被不良的生活习惯“诱发”出来的。比如高脂饮食、喜欢吃肉、不吃蔬菜,容易诱发出越来越多的肠癌患者;吸烟者增多则会导致很多无辜的“二手烟”肺癌患者;性生活混乱、感染HPV(人乳头瘤病毒)则使得宫颈癌发病率上升,然而这些不良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
防癌处方三:像给汽车年检一样,去体检!
我是个有肿瘤家族史的人,也早就跨入了老年人的行列,按说是肿瘤高发人群。不过至今肿瘤还没有入侵成功,而且,我可以自信地说,哪怕出现了问题,那也肯定是早期,通过积极治疗,是能够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