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司马光卖国求荣,竟打算割地给西夏,后来这地割了吗?( 二 )


宋朝受儒家影响较为严重 , 采取的又是以文治国的策略 , 文人好名不好利 。 越是放弃利益 , 反而越是彰显其品德高贵 , 越能博得好名声 。 有些人放弃的是个人利益 , 例如王安石 , 在宋仁宗和宋英宗时代 , 曾经多次拒绝高官厚禄 , 士人反而以为王安石清高 , 结果王安石声名远播 。 有些人放弃的是国家利益 , 例如司马光 , 想轻易放弃千艰万苦夺得的领土 , 只为维护虚名 。 类似于司马光这样的所谓的“名臣” , 在宋朝并不少见 , 包括支持司马光卖国的文彦博和富弼 , 也包括在《答赵元昊书》中擅自答应给西夏增加岁币的范仲淹 。 反倒是被后人评价为官场小人的沈括、章惇等人 , 虽在党争采取了一些不光明的手段 , 但在面对外敌之时 , 能挺起腰杆 , 维护国家利益 , 痛击来犯之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