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风俗活动有哪些?( 三 )


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 , 呈圆形尖顶 , 通常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二层覆盖 , 所以在古时候 , 蒙古包又被称作“穹庐”、“毡包” 。蒙古包分两种 。一种是牧区夏季用的 , 为移转式的 , 一种是冬营地为半固定式的 。蒙古语称移转包为“乌尔郭格尔” 。

3.蒙古族的婚嫁:蒙古族的婚俗之一 , 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 。新郎会在欢乐的气氛中 , 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 , 腰扎彩带 , 头戴圆顶红缨帽 , 脚蹬高筒皮靴 , 佩带弓箭 。伴郎、祝颂人等人 , 也会穿上节日盛装 。
他们一同骑上马 , 携带彩车和礼品 , 前往女家娶亲 。
4.礼仪风俗:蒙古民族对来客 , 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 , 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 。”(安好) , 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 , 微微躬身 , 请客人进蒙古包 , 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 , 问长问短 , 好似自家 。
平常待客 , 在喝奶茶之后 , 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 , 请客人痛饮饱餐 。
5.岁时风俗:蒙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 , 一般进入腊月十五 , 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 这一天 , 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 , 是过大年最欢乐的 。
6.生儿育女的习俗 , 蒙古族人民对于生儿育女极其重视 , 所生婴儿无论男女 , 均在婴儿落地后即在家门外树立标志 。如生婴儿为男的 , 即用榆树枝条削一付一尺五寸至二尺的弓矢 , 挂在门外 。如所生婴儿为女的 , 就在门外挂一个红布条 。
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洗礼仪式 , 备办酒席招待亲朋 , 以示报喜 。
7.献哈达 , 哈达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 , 以表示一种敬意祝贺 , 这种礼节由来已久 , 去蒙古旅游经常会受到这样的待遇 。
蒙古族的民俗有哪些

蒙古族的风俗活动有哪些?

文章插图
【蒙古族的风俗活动有哪些?】我也要问这题呢 , 蒙古族
[民族简介]
蒙古族 , 现有人口约4800 , 00人 。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 , 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
千百年来 , 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 , 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 , 特别是明代以来 , 在历史、文学、语言、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 , 对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民间文艺方面 , “好力宝”是蒙古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 , 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 。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 。“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 , 始见唐代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 。
13世纪初 , 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 , 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 。
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 分为内蒙古、卫拉特、马尔虎--布里亚特三种方言 。
[饮食习惯]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 , 以畜牧为生计 。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
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 , 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 。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 , 加以搅拌 , 数日后便乳脂分离 , 发酵成酒 。随着科学的发达 , 生活的繁荣 , 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工艺日益精湛完善 , 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 , 还出现了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 。六蒸六酿后的奶酒方为上品 。
马奶酒性温 , 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 。被称为紫玉浆、元玉浆 , 是“蒙古八珍”之一 。“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方法之一 。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 , 剥皮去内脏洗净 , 去头蹄 , 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 , 放入白水中清煮 , 待水滚肉熟即取出 , 置于大盘中上桌 , 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