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传说( 二 )


儒家对于鬼神一般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他们提倡祭祖,主要不是由于迷信,而是从道德教化的角度来考虑的 。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也就是说,家族后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想到自己幸福生活源自祖 。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要简短的)?

清明节的传说

文章插图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汤让重耳喝了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晋文公,介子推却背靠柳树死在了山火中,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
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袋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由来传说故事《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 。“清明”节气由此得名 。清明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古人根据天象物候、四季循环确定出的节气 。
清明节的由来传说故事关于清明节的来历:晋文公流亡时,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帮助晋文公脱离苦海 。后来晋文公为了纪念他,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
清明节的传说

文章插图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清明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会去祭拜先祖,赛龙舟等活动,这也是人们重视的节日之一,在清明节你我没也可以听到许多关于清明节的传说,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1(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小时候,每逢清明节,爸爸妈妈都要带我去上坟烧香,若我不去,就会说:死去的亲人想我了,然后我肚子就会疼,因此每次都是不请不愿的去 。现在,我长大了,工作了,离家也远了,清明节也不一定能回家上坟,只能给父母打个电话,让他们上坟的时候带自己捎个话,以表自己的“思时之敬 。”不是我这个做晚辈的不回家看他们,而是身不由己 。当然,这不是迷信,我也不相信上了坟肚子就不疼,不上坟肚子就疼 。
我只是觉得晚辈孝敬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事,虽说这些长辈已离我而去,可是他们的精神还在家族流传 。我们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想念与尊敬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
”一个“碧”字呈现出三月清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明节,除了祭拜先人,留下伤心悲酸的眼泪外,我们是不是也该对得起春暖花开的特殊恩赐,多做一些喜闻乐见的健康活动?农谚说:“植物造树,莫过清明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气温升高,春雨飞洒,雨量增多,可谓是春耕春种的天赐良机 。
况且,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这对动员全国人民积极开展绿化城市,回归自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清明前后,春回大地,春阳暖照,花红柳绿,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古人推崇修身养性,现代市场竞争激烈,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更应该讲究健康,休闲 。二三对踏青的人,手提相机,捕捉草木万象,在瞳孔里寻找大地的感觉 。或听自然表白,或听自然倾诉,让风籁慰平心灵的皱褶,告诉生命与自然的玄妙 。
清明节,应该赋予人们更多的健康意蕴 。清明节到了,你是不是该做点什么?(二)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后,终于取得天下 。他光荣返回故乡的时候,想要到父母亲的坟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墓碑东倒西歪,有的断落,有的破裂,而无法辨认碑上的文字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 。
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用手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爹娘在天有灵,现在风刮得这么大,我将把这些小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爹娘的坟墓 。”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么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刘邦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请人重新整修父母亲的墓,而且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一定到父母的坟上祭拜 。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