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鉴定最简单方法( 四 )


文章插图
展开全部

真伪鉴别

一.观察象牙本身的颜色和断裂纹 。象牙雕刻艺术品的表皮都会老化 。
并且 , 同一件象牙器上 , 颜色还往往深浅不一 。伴随着色泽的变化 , 有的器物表面 , 还会出现一根根短头发丝样的浅纹 , 我们称之为“雀丝” 。牙器的年份愈久 , 雀丝就愈多、愈黑、愈深和愈长 , 进而就会表现出裂纹 。作伪者做旧的象牙器物 , 表皮有色却无光 , 无包浆 , 雀丝的裂痕亦不自然 , 嗅之 , 有一种烟呛味 。

二.从雕刻品的艺术风格来判别 。如清初雕刻的观音像 , 衣纹线条简练 , 有明代牙雕的遗风 。由于深浅刀法并用 , 圆浑而挺拔 , 衣着线条下垂而坦然 , 给人以沉稳的感觉 。
近代仿制的观音像 , 衣纹线条繁复 , 立体感不强 , 刀法也软弱 。

三.注意旧料新雕 。所谓“旧料新雕” , 就是用旧的牙器 , 改雕成“古代名品” , 或旧的牙器有损坏 , 取其一部分改头换面 , 用来充当古代的牙雕制品 。
对此 , 我们可以从材质、工艺两个方面做出鉴定 。
四.款识辨析 。关于款识辨析 , 除了要注意“后加款”的作伪方式 , 还应该警惕以假冒真 , 尤其是对有落款的名家牙雕作品 。
如清末民初的微雕家于硕 , 他的书刻不仅清新秀丽 , 且气势连贯 , 像是一气呵成 。目前 , 于硕的作品也有仿冒的 , 仿冒品的微刻 , 字形欹斜 , 运刀偏直 , 笔画粗细一致 , 与真迹有很大区别 。
象牙雕常见的作伪方法
我们在市场上 , 常常会看到一些故意做旧的象牙雕刻品 , 其材料本身是象牙 , 但是新象牙 , 为了冒充旧牙雕 , 作伪者通过各种手段 , 使新象牙牙色变得旧黄 , 以期假冒古董而获取厚利 。常用的作伪方法有以下几种:
清代象牙鹦鹉
一.将新象牙沉浸在浓茶水中加热 , 或置于咖啡汁中浸泡数周或数月之久 。

二.将象牙制品浸泡在松节油中 , 在阳光下曝晒三四天 。

三.将新象牙放在烘炉和冷冻柜里交互烘烤和冻结 , 使之热胀冷缩过度而产生裂痕 , 冒充古旧象牙的自然裂缝 。

四.置于烟中熏烤 , 使新象牙的颜色与旧象牙的相似 。经烟熏后 , 某些易挥发的类似焦油一样的物质便均匀地粘附在新象牙的表面 。
但用这种方法作伪 , 其色泽可以被沾有汽油或酒精等有机溶剂的布擦掉 , 假色擦去后 , 依然保持着新象牙原来的自然色泽 。有时 , 用低劣手法作伪的颜色 , 还可以被温水和肥皂水洗去 。民国时期 , 曾流行用染料来染色 , 以达到做旧的目的 。被染色的象牙 , 整体颜色都均匀一致 , 然而随着年代而自然变旧的象牙颜色 , 其最暴露于外的部分 , 显得更暗一些 。
所以 , 在鉴别牙色时 , 我们可以察看一片牙的底部或内部 , 观其色泽老化的变化程度与表面是否一致 。经人工染色做旧的象牙 , 一般在处理过程中无法将器表和内部深处的色泽做成两样 , 而自然老旧变色的象牙却有此方面的差异 , 这就为我们鉴别象牙到底是自然泛黄还是人工做出来的 , 提供了一个标识 。
怎样鉴别象牙的真假

象牙鉴定最简单方法

文章插图
象牙洁白细腻 , 温润圆滑 , 自古以来就被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奉为奇珍异宝 , 拥有象牙制品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由于象牙的珍贵 , 人们对大象的捕杀 , 导致大象几近灭绝 , 所以现在国际上禁止象牙的买卖 。
由于古代流传下来的象牙制品有很多 , 现在市面上还是存在一些用来出售的象牙制品 。象牙制品价格非常昂贵 , 而且相当难得 , 所以的到很多藏家的追捧 。在购买的过程中 , 如何鉴别真假象牙就成了许多藏家关心的问题 。辨别象牙的真假 ,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 , 形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