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9013和9014的区别( 二 )


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三极管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把整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排列方式有PNP和NPN两种 。
扩展资料:
三极管能以基极电流微小的变化量来控制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量 。这是三极管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特性 。将ΔIc/ΔIb的比值称为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用符号“β”表示 。
三极管电流放大倍数对于某一只三极管来说是一个定值,但随着三极管工作时基极电流的变化也会有一定的改变 。

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并处于某一恰当的值时,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这时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起着控制作用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极管

三极管9018,9014和9013,各自有什么特点,运用的场合有什么不同9018是超高频小功率三极管,适用于调频发射、接收等电路,他的最高频率达到1.1GHz 。
9014是低噪声、高增益小功率三极管,他适用于音频放大以及单级需要较高增益的电路中,9014的放大倍数通常都在400倍以上,其他三极管是达不到的 。
9013适合用于需要较大电流的场合,比如继电器驱动等等 。
总之他们都是小功率NPN三极管,应用也最广泛 。
9013、9014、9018的基本参数不同:最大功耗Pcm为0.6/0.4/1W,最高工作电压Uceo为25/45/25V,最大工作电流Icm为0.5/0.1/0.8(1.5)A 。050属于低频三极管,其工作频率不会超过9013和9014 。


扩展资料:三极管9018,9014和9013的工作原理:
三极管的 β 值不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在实际使用中,调整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 I , β 值会随着发生变化 。
一般说来,在 I c 很小(例如几十微安)或很大(即接近集电极最大允电流 I CM )时, β 值都比较小,在 1mA 以上相当宽的范围内,小功率管的 β 值都比较大,所以,同学们在调试放大电路时,要确定合适的工作电流 I c ,以获得最佳放大状态 。
另外, β 值也和三极管的其它参数一样,跟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温度升高, β 值相应变大 。一般温度每升高 1℃ , β 值增加 0.5 %~ 1 % 。
三极管有一个极限参数叫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用 I CM 表示 。I CM 常称为三极管的额定电流,所以人们常常误认为超过了 I CM 值,由于过热会把管子烧坏 。实际上,规定 I CM 值是为避免集电极电流太大时引起 β 值下降过多 。
一般把β值降低到它的最大值一半左右时的集电极电流定为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九、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值还与电路的工作频率有关 。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可以认为β值是不随频率变化的,可是当频率升高到超过某一数值后,β值就会明显下降 。
为了保证三极管在高频时仍然具有足够的放大能力,人们规定:当频率升高到使 β 值下降到低频( 1000Hz )值 β 0 的 0.707 倍时,所对应的频率称为 β 截止频率,用 f β 表示 。
fβ 就是三极管接成共发射极电路时所允许的最高工作频率 。三极管β 截止频率 f β 是在三极管接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时测定的 。
如果三极管接成共基极电路,随着频率的升高,其电流放大系数 α ( α = I c / I e )值下降到低频( 1000Hz )值 α o 的 0.707 倍时,所对应的频率称为 α 截止频率,用 f α 表示 。f α 反映了三极管共基极运用时的频率限制 。
在三极管产品系列中,常根据 f α 的大小划分低频管和高频管 。国家规定, f α < 3MHz 的为低频管, f α > 3MHz 的为高频管 。当频率高于 f β 值后,继续升高频率, β 值将随之下降,直到 β = 1 ,三极管就失去了放大能力 。
为此,人们规定:在高频条件下, β = 1 时所对应的频率,称为特征频率,用 f T 表示 。f T 常作为标志三极管频率特性好坏的重要参数 。在选择三极管时,应使管子的特征频率 f T 比实际工作频率高出 3 ~ 5 倍 。
f α 与 f β 的物理意义是相同的,仅仅是放大电路连接方式不同 。理论分析和实验都可以证明,同一只三极管的 f β 值远比 f α 值要小,它们之间的关系f β =( 1 - α ) f α这就说明了共发射极电路的极限工作频率比共基极电路低得多 。所以,高频放大和振荡电路大多采用共基极连接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9013三极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9014三极管
9014三级管的作用9014是一种常用的普通三极管 。
它是一种小电压,小电流,小信号的NPN型硅三极管

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