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面板灯的常规尺寸是多少?( 六 )


LED辐照器(365)
4、绿色环保 不含汞和氙等有害元素,利于回收和,而且不会产生电磁干扰(普通灯管中含有汞和铅等元素,节能灯中的电子镇流器会产生电磁干扰);
5、保护视力 直流驱动,无频闪(普通灯都是交流驱动,就必然产生频闪);
6、光效率高 发热小,90%的电能转化为可见光(普通白炽灯80%的电能转化为热能,仅有20%电能转化为光能);
7、安全系数高 所需电压、电流较小,发热较小,不产生安全隐患,于矿场等危险场所;
8、市场潜力大 低压、交流供电,电池、太阳能供电,于边远山区及野外照明等缺电、少电场所 。
不足
但是LED与其他光源比较也有不足的方面,比如在白光照明中显色性偏低 。目 前用黄色荧光粉和蓝光产生的白光LED,其显色性指数约为80 。作为一般照明还可以,但对于一些色彩分辨要求高的场所就显得不足 。虽然通过增加适当红色荧光粉等方法,可以使显色指数提高到90或者更高,但是与白炽灯的99相比较还是有一定差距,而且其效率会受到影响 。通过RGB混色处理也可以提高显色性,但是在技术在普及应用上还需要做更多工作,因此显色性方面,LED还需要作提升 。至于价格过高、一次性投入较大,其实从综合成本考虑,很多场合使用LED还是节约了大量成本 。
种类
编辑
检测种类
环形光源:直接照射被测物上方 。
条型光源:有三种照射效果分别为直射、斜射及测光 。
线型光源:有聚光效果,高亮度可缩短摄影机曝光时间 。
回型光源:角度可调整以配合不同特性的待测物及工作距离 。
背光源:从待测物背面照射 。
外同轴反射光源:由侧向光源经由分光镜可将光线平行照射于待测物上 。
内同轴点状光源:需搭配同轴镜头使用 。
半球型垄罩光源:光源经扩散罩漫射可行成一均匀照射区 。
应用种类
1)指示灯类
2)LED背光类
3)LED显示屏类
4)手持产品背光、闪光类
5)汽车应用类
6)通用照明类
7)景观照明类
8)特殊照明类
发展历史
编辑
①1962年,GE、Monsanto、IBM的联合实验室开发出了发红光的磷砷化镓(GaAsP)半导体化合物,从此可见光发光二极管步入商业化发展进程 。
②1965年,全球第一款商用化发光二极管诞生,它是用锗材料做成的可发出红外光的LED,当时的单价约为45美元 。其后不久,Monsanto和惠普公司推出了用GaAsP材料制作的商用化红色LED 。这种LED的效率为每瓦大约0.1流明,比一般的60至100瓦白炽灯的每瓦15流明要低上100多倍 。
③1968年,LED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氮掺杂工艺使GaAsP器件的效率达到了1流明/瓦,并且能够发出红光、橙光和黄色光 。
④1971,业界又推出了具有相同效率的GaP绿色芯片LED 。
⑤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LED器件在家庭与办公设备中的大量应用,LED的价格直线下跌 。事实上,LED在那个时代主打市场是数字与文字显示技术应用领域 。
⑥80年代早期的重大技术突破是开发出了AlGaAsLED,它能以每瓦10流明的发光效率发出红光 。这一技术进步使LED能够应用于室外信息发布以及汽车高位刹车灯(CHMSL)设备 。
⑦1990年,业界又开发出了能够提供相当于最好的红色器件性能的AlInGaP技术,这比当时标准的GaAsP器件性能要高出10倍 。
⑧今天,效率最高的LED是用透明衬底AlInGaP材料做的 。在1991年至2001年期间,材料技术、芯片尺寸和外形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使商用化LED的光通量提高了将近30倍 。
⑨1994年,日本科学家中村修二在GaN基片上研制出了第一只蓝色发光二极管,由此引发了对GaN基LED研究和开发的热潮 。1996年由日本Nichia公司(日亚)成功开发出白色LED 。
⑩20世纪90年代后期,研制出通过蓝光激发YAG荧光粉产生白光的LED,但色泽不均匀,使用寿命短,价格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白光LED的发展相当迅速,白光LED的发光效率已经达到38lm/W,实验室研究成果可以达到70lm/W,大大超过白炽灯,向荧光灯逼近 。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半导体发光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LED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氮化物晶体和荧光粉)的开发和应用,各种颜色的超高亮度LED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发光效率提高了近1000倍,色度方面已实现了可见光波段的所有颜色,其中最重要的是超高亮度白光LED的出现,使LED应用领域跨越至高效率照明光源市场成为可能 。曾经有人指出,高亮度LED将是人类继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后,最伟大的发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