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们改变原定的采访计划,于周日再次来到他家,如约见到了年近古稀的邹老先生 。
身怀各种餐饮技艺、心态良好的邹老先生,看起来精神矍铄、身体硬朗 。说起民间厨艺故事时,风趣十足 。而当我们向他讨教南漳猪油饼子的前世今生时,他立马一脸严肃,好似换了一个人,语调时而铿锵,时而叹息,时而自豪,时而忧虑 。
邹老先生告诉我们,历时近百年的南漳邹氏打猪油饼子的手艺传到小邹师傅这一代,已是第三代了 。据邹老先生讲,当年南漳打猪油饼子比较有名的,除了邹氏以外,本来还有几家经营者,后来却不知什么原因没继续下来 。
邹老先生是在小学毕业后,师从父亲邹明焕学打猪油饼子的,在南漳九集老关庙村的集体食堂里学习了多年 。那时的中国物资虽然贫乏,但乡间的食品却是真正原生态的 。那时的面更有面香,猪油的味道更醇正,那时他打出来的猪油饼子虽然没有现在的大,却绝对比现在的更酥松香脆 。那时收摊后,临睡前,在灯光下,用做饼子剩下的余面,掺和上新炒热的少许面粉,加油拌匀,卷成筋道的小面卷,醒上半小时后,围放在烤完饼子的余火边,烘烤一宿,早上起来即可食用,这个不起眼的成品就是襄阳地区大名鼎鼎的风味小吃金刚酥 。这种方法烤制的金刚酥真是一道落地即碎,入口即化的美食 。
邹老先生回忆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饼子二两粮票六分钱,没有粮票的一个饼子一毛二分钱 。到了80年代,整个南漳县城也只有三四家猪油饼子店,这个时候的饼子是二毛五分钱一个,1994年后是一元,2013年之前是3元,现在已经涨到5元了 。
说着这些刻在记忆里的数字,邹先生感慨得很,他说,时代就在这些价格的变化中变得越来越陌生 。现在做饼子的摊点多了,价钱高了,但做饼子的工序、原料却让人越来越揪心 。其实,打好一方小小的猪油饼子,传统所需的工序与原材料是丝毫不能马虎的 。
其实,打好一方小小的猪油饼子,传统所需的工序与原材料是丝毫不能马虎的 。
打猪油饼子的鏊子,一定要是那种不上釉的土缸 。邹氏打猪油饼的鏊子与容器之间的空隙里还有一道独创的屏障,土木灰,可以更好更集中地保温 。因此,现在早已熟炼操作,从83年就开始独自经营摊点的邹俊海,以一缸同时容纳八张猪油饼的量,轮翻烘烤,即使打好一张饼子需费时十余分钟,夫妻俩协作完成所有工序时,也能自如地招待高峰时节排长龙的顾客 。
烘烤一张上好的南漳猪油饼子,犹于南漳、保康所产的梨树炭为最佳选择 。邹家三代近百年的打猪油饼子历史里,从不怠慢这个火候,所以邹氏猪油饼的生意也总是如火如荼地红火着 。
猪油饼子的核心猪油,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猪板油,实际是猪肠边上的花油,俗称鸡冠油或称猪网油 。邹家的传统做法,是将购回的猪油,坚持手洗,仔细翻摘网油中可能含带的淋巴结,摘好洗净的花油,一定是手工刀切成肉丁,便于烘烤过程中,猪油充分融化渗透到面饼里去,让饼子更酥脆,让饼子发散出更诱人的油香 。
邹氏猪油饼子除了必须的鏊子、炭火、花油、葱花,代表根本性邹氏标志的,是猪油饼子的另一大料,独家密制调配的芝麻糊 。当妻子余永秀将揉好的面团手工展开,先是抹上厚厚一层泛着油光的褐色芝麻糊,再铺上一层猪油丁,最后洒上一层新鲜脆绿的葱花,顺着面的柔劲卷成团,那些丰富的内容便被严严实实地包裹在面团中,而邹师傅则将这一层层卷好的面包沾上少许的水与油,以双手打开成内圆薄外圈厚的正方形饼子,向上的一面抹上带皮芝麻,顺手一旋,单手托起面饼,探身鏊子,将饼稳稳地贴在缸体缺冢马上一股面香、油香、葱香、芝麻香随着丝丝轻烟从鏊子泛起,直扑人的眼帘,直钻人的口鼻,看则有味,闻则生津!最终烤出来的邹氏猪油饼子,当然在南漳猪油饼中脱颖而出,独具风味,赢得了更好的口碑与人气 。
按照邹俊海和他妻子余永秀的说法,做饼子的面粉、碱粉、猪油、芝麻香料的配方比例,从师傅那就没有具体的数据标准,这些原汁原味的邹氏猪油饼全凭用心悟,实践中再摸索,都是手感里出活路!文字至此,眼前又浮现出那天下午,在余永秀厨房的操作台上,那几大盆用老面发酵过的面团,经过她麻利地揉,搓,擂过之后,在视觉上呈现出的那种吹弹可破、柔软绵滑、筋道十足、状若婴儿般的肌质,想着拿自己百般保养的面容与之相媲,满是颜值爆跌的沮丧了 。
- 几何c是什么车?
- 老板s225和老板s226的区别
- 特斯拉model y 2022款价格那,哪款卖的比较好
- id4的语音叫什么
- 潮汐能发电的来源
- 成都市最大的二手车市场在哪里
- 碳酸钠危害
- 谁知道这是什么汽车的标志,写着KING LONG
- 老板s225蒸箱价格多少
- 商务英语专升本可以跨专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