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古瓷和仿古新瓷的一般规律( 三 )


10.仿古砖十大品牌之宏陶陶瓷
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 , 是广东省佛山市一家专业生产、销售完全玻化石、釉面砖、玻化仿古砖和广场铺石的现代化大型企业 。公司以“现代、精工”为品牌定位 , 高起点引进意大利先进的陶瓷生产设备 , 广开贤路吸纳行业精英 , 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稳步发展壮大 , 产销能力位居全国建筑陶瓷行业前列 。
洛阳仿古瓷怎么样洛阳仿古瓷好 。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 , 在河南洛阳郊区有一个以制作仿古陶瓷为业的小村子 , 其生产的仿古陶俑因技艺精湛 , 工艺超绝 , 曾被专家误当成真文物 , 被博物馆花费近百万元“抢救性收购” , 仿制的唐三彩也因逼真程度高而经常被不良之士拿去当真品骗人钱财 。洛阳古瓷是传承而非仿制 , 洛阳仿古唐三彩 , 从失传的技艺中重新传承 。
仿古作伪陶瓷是什么样的?以下介绍的是古陶瓷鉴定家们经几代人百来年实践、研究、分析、比较才归纳出的经验 , 很科学 , 应高度重视 。
(1)胎体不是过重就是过轻
这是因为仿制品与真品所用胎料不同 , 也不可能相同 。现代造假古陶瓷者 , 用计算机等最新科技手段分析作伪对象的胎、釉成分、配方以及模拟古器的烧成窑炉气氛 , 乃至仿造古代窑炉等 , 所仿古器在胎、釉手感、外观上几可乱真 , 不易辨真伪 。
但鉴定者可从真、伪品的其他方面去突破 , 主要是不同时代的人的社会文化因素在器物上的反映 。
(2)胎质、釉质一般过细
仿制古器时的社会生产力、生产手段等 , 均比被仿物生产时进步 , 而仿造者又唯恐做得不精不细不真 , 胎釉料加工时多充分利用当代之生产技术条件 , 故往往在精细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
(3)造型失去古物风格
这是最要害的一点 。众所周知 , 不同时期 , 不同社会的人们的哲学、美学、科技等社会文化差异是巨大的 , 无法重合的 , 即古希腊哲人所说的至理名言;人们不能进入同一条河流 。因此 , 仿古作品无论怎样精心研究被仿对象 , 着意模仿古器造型特点 , 仍必然打上仿造者的时代烙印 , 给辨伪者留下蛛丝马迹 。
(4)轮廓线条生硬
这也是鉴定作伪品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任何高手制作时均在头脑中有一个蓝本 , 其制作受该蓝本制约不能随意 , 只能尽心尽意去依葫芦画瓢 。显而易见 , 在仿品上的各部位的轮廓 , 其线条是小心翼翼做出来的 , 必然显得生硬呆板 , 远不及真品的流畅自然 。这是一切仿品之共性 , 是仿品固有的 , 不可克服的特征 。
(5)无使用后的光滑感
陶瓷真品大都经历较长时间的使用把玩 , 器表均留有自然的不太强也不太弱的适度的光滑感 。仿古作伪瓷器 , 生产出来的时间不长 , 经手把玩少 , 当然没有上述古瓷的光滑感 。有的仿古作伪瓷虽经人工作旧 , 但其光滑陈旧感又不太自然 , 露人为痕迹 。
(6)造型特征
历代一些作伪者 , 均是研究、生产制作陶瓷的专家、内行 。但因要想蒙骗世人 , 特别怕被行家识破 , 所以仿造时便仔细做出若干特征来 , 不太高明的仿造者甚至有意突出某些特征 , 这便形成了一般仿品的此种现象 , 倒为鉴定者留下鉴定依据 。
(7)彩太鲜
比如白彩太白 , 红彩大红 , 绿彩大绿成墨绿色等 , 没有真品的时代特色和真品彩色的意蕴 。
(8)绘画不自然
笔力拘谨 , 线条不流畅 , 有些拙劣的仿品纹饰粗糙 。仿品因其要仿 , 当然对纹饰图案要刻意描摸 , 必然十分小心谨慎 , 所画的纹饰也就拘谨生硬 , 很不自然了 。
当然 , 历来有不少绘画高手参与仿制 , 由于他们水平高 , 对真品绘画能心领神会 , 得其真谛 , 仿的画也极为形似 , 但终究不能完全表达出真品艺术的韵味来 , 不能神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