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故事片:太白酒家( 四 )


李白明知上回给的酒钱还够沽几次,现在看鲁老板的这副模样,也不愿多同他争辩,就从怀里取出最后一锭银子往柜台上一掷,“啪”地震得鲁老板两眼发亮,满面乌云立时消散,浮出一片笑容,说:“老朽有眼不识江底浅,没想到李翰林还有这么多酒钱 。”他转身忙吩咐酒保说:“快,快给大人沽酒,找大人银子!”
李白一挥袖子道:“算了,下次再来!”鲁老板两眼眯成一道缝,一个劲地连说:“是,是!”
第二天黄昏,李白又来了,酒保又为他满满灌上一壶酒 。第三天,第四天,李白天天一趟,鲁老爷很是不耐烦了,他算算李白丢下的一锭银子,再有个把月也差不多了,就用花言巧语支开酒保,偷偷地往李白酒壶里兑水 。
李白喝了几口,觉得味道不够,但也没说什么 。以后每次李白来,鲁老板总装得特别热情,亲自为李白灌酒,暗地里却多加了一倍水 。一天天过去了,李白若无其事 。后来鲁老板干脆给李白灌上满满一壶江水 。
李白还以为是酒呢,路过独木桥时,几个顽童在河边扔石子,一块石子向李白飞来,他吓了一跳,忙把酒壶往怀里一搂:“哎哟,别把我的酒壶打翻了!”逗得几个顽童哈哈大笑 。来到船上,李白拎起酒壶往杯子里倒,一闻,味道不对喝一口,“呸”地吐了出来!一看,才知是又浊又浑的江水 。他气坏了,想找鲁老板去理论,又一想,和这种人没什么好讲的 。唉,无奈采石矶这一带就这一家酒店 。求他施舍,不行!就是在皇帝老爷面前,李白也不曾低三下四过,更何况对这样一个前(钱)心后比后心重的小人!
更夜深静,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稳,想写点诗,又写不出 。多年来,酒和他结下不解之缘 。一壶酒下肚,他便能暂时忘记愁苦,把雾濛濛的世界,看个清清楚楚 。可是如今,在这满目凄凉的采石矶头,连唯一能使他解闷的酒都没有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没有酒,就写不出诗来 。他叹了口气,静听着房檐下渐浙沥沥的雨滴声,心都要碎了 。
第二天,李白路过一间茅舍,一位两鬃全白的老人,朝他点头微笑,热情地邀请他到屋里去坐 。刚一进门,老人就朝李白拜了下去:“感谢救命恩人!”
李白呆立着,不知是怎么回事 。老汉含着泪诉说道:“我姓纪,老家幽州 。那年遭灾荒,我和老伴带着孩子上山剥树皮 。忽然出现了两只吊睛白额大虎扑上来,把我那老伴吃了,我和孩子吓得魂不附体 。多亏先生您正好在那里游玩,飞起一箭,连射两虎,我父子俩才得以死里逃生 。”
李白听了恍然大悟,连忙扶起老汉说:“算不得什么,算不得什么 。”
老汉说:“多年来,为了报恩,我暗地跟着您,除了您在京都时,我进不了皇宫外,从金陵到庐州,从宣城到采石矶,我一直跟在您身边,捕鱼,打柴 。”
李白听了,热泪盈眶,一把拉住老人的手,亲切地问:“孩子呢?”
老人顺手一指说:“喏,在酒店里帮工 。”
李白正想把鲁老板以水当酒的事告诉老人,老人打断他说:“我已听孩子讲啦 。这种只看得到钱的人,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说罢,从屋里抱出一大坛子酒对李白说:“来,恩人,开怀畅饮吧!”老人拍拍胸说:“往后,您喝的酒,全由我这老头子包啦!”
李白乐得不知如何是好,憋了多天的酒瘾,一下子全冲了出来 。他等不得老人拿菜出来,就端起杯来一饮而尽 。饮着,饮着,就醉了 。他眯着醉眼,跌跌撞撞地跑到门外的“联壁台”上,叫人拿笔老人知道李白诗兴大发,就赶快递上准备好的笔墨纸张 。遥望着滚滚的大江,如血的落日,李白提起笔来,一挥而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老人伸出颤抖的双手,捧起墨迹未干的草书,奔回茅屋,恭恭敬敬地贴在了墙上 。
打那起,这间普通的茅屋可热闹起来了 。过路的,打柴的,捕鱼的,都想进来看看墙上的诗 。有的抄,有的背,一传十,十传百 。有的还千里迢迢,专门来欣赏这首诗 。有人问起是谁写的,老汉总竖起拇指,自豪地对大家说:“是仙人李白的手迹 。他是喝了我酿的酒,才写出这般好诗的呀!”
一听这话,南来北往的都争着到这里,略坐下喝两盅,细细品味着这醉人的美酒,领略着诗人创造的意境……也不知从哪天起,老汉开起了酒店,不分日夜,除了为李白酿酒,还用甘甜的美酒为客人洗去一路的风尘 。
从此,“太白酒家”的店号就亮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