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正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在现代皇帝留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他那一身黄灿灿的龙袍,但历史上的龙袍其实并不都是那样。说起龙袍,可能大家马上会想到明黄色的绸缎袍子,上面布满了腾飞的龙。但是,这只是人们对龙袍形象的误解,龙袍并不一定是黄色的,也不是每个朝代的龙袍都是绣满龙的黄袍。实际上,龙袍的颜色几乎各个朝代都不一样,到了汉文帝时期才出现了黄色的龙袍。那么,龙袍的颜色究竟是怎样决定的呢?由秦到清的龙袍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历朝历代龙袍的演变简史。秦朝的龙袍恐怕是所有朝代龙袍中颜色最特殊的了。与人们印象中的龙袍不同,秦朝的龙袍不是大红大黄,而是黑色的。这是因为,秦国当年统一六国,创建了统一的中国封建社会,这在某种意义上等于推翻了东周的统治。始皇帝嬴政对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深信不疑,认为夏是木德,殷是金德,周是火德,殷取代夏是金克木,周取代殷商为火克金,而秦取代周王朝,理所当然是水克火了。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东方为木,色青。南方为火,色赤。西方为金,色白。北方为水,色黑。中央为土,色黄。因此,秦代的“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
文章插图
因此,在秦朝,黑色是最尊贵的颜色。如今我们看到的秦始皇的画像,也多以黑色龙袍最为常见。同时,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秦始皇的礼服,会发现上面并没有龙的图案。这里的所谓“龙袍”,就是指皇帝(中国古代人认为皇帝是“真龙天子”)穿的礼服,而不是绣着龙的袍子。龙袍上真正非常着重地突出龙的形象,已经是明朝的事情了。到了汉朝初年,龙袍的样式明显受了秦朝的影响,上半身仍以黑色为主,下半身以大红色为主。龙袍上绣有日月星辰等自然景物,以及山、火、凤等图腾,而且还有粉米(大米)的图案。由此可见汉朝初年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文章插图
值得一提的是,汉朝皇帝的礼服除了龙袍之外,还包括“冕冠”。冕冠两侧会各垂下一条丝带,丝带的近耳处会穿上一颗珠玉,名曰“充耳”,以此来提醒皇帝不要听信谗言。成语“充耳不闻”便是由此演变过来的。而人们心中典型的黄色龙袍是在汉文帝时期出现的,从那之后,黄色成为了最尊贵的颜色,这一传统一直流传到了明清时期。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社会稳定,人们的穿着选择丰富了许多,皇帝也不例外。唐朝社会中,男子多穿圆领袍、衫,或者对襟、阔袖的服装,而且上至皇帝,下至杂役都可以穿。
文章插图
如今我们看到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画像,很多都是穿着此类的龙袍。龙袍的样式流行化,众民皆可穿,恐怕是唐朝龙袍的一大特色了。不过,样式虽然可以一样,但是颜色绝不可相同。唐朝皇帝规定,黄色为皇族的颜色,平民是绝对不可以穿黄色的衣服的。看来皇帝的威严在此有所体现。宋朝将红色定为了龙袍的主色调,其他方面没有什么特殊的发展。到了明朝,龙袍周身都要绣上龙的传统才逐渐开始,而且龙袍的颜色有了区分,不同颜色的龙袍有不同的功用。清朝皇帝龙袍的制作和管理则更加程序化。龙袍发展到明朝,颜色和样式的设计丰富了很多。其实从人性化的角度看,这一点倒是有其进步意义的,毕竟皇帝也是人,如果天天只穿一种颜色、一种样式的衣服,岂不太单调了。明朝的皇帝酷爱红色,所以平日里穿的龙袍以红色为主,这种对红色的喜爱甚至影响到整个国家: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大家都把红色作为尊贵的颜色,十分喜爱。
文章插图
这种对红色的喜爱是有其根基的。首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年的义军被称为“红巾军”,军服是统一的大红色,所以朱元璋对红色的喜爱就有所依据了。其次,明朝皇族的姓氏“朱”字含大红之意,所以红色被看做皇室的象征。第三,明朝在五行之中属火命,因此对红色又多了一层喜爱。除了红色,明朝皇帝的龙袍还有四种主要颜色,供皇帝在不同场合上穿。级别最高的龙袍上身为黑色,下身为黄色,并且配有冠冕(就是我们看到的明朝皇帝在登基时头上戴的帽子,前后的帽檐各垂下珍珠十二串)。这种龙袍是为最隆重的典礼准备的,比如皇帝的登基大典和比较重要的祭祀典礼。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辛丽丽: 中国式的浪漫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和震撼|名家谈开幕式 | 开幕式
- 座谈会|《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
- 华佗|张仲景在华夏百位名人榜单上排第15位,他后人都有谁,现在都干啥
- 贾雨村出场|骆玉明说红楼 | 人物
- 中国艺术|新文化地标展现中华瑰宝魅力
- 鉴赏|首届中国体育艺术作品创作与鉴赏研讨会举办
- 青岛西海岸新区科协|西海岸新区启动碳达峰宣传活动计划在10个单位进行巡展
- 遗址|在元代遗址上种菜谁来管?
- 黄丕烈|99岁版本目录学家,一辈子“泡”在图书馆,被誉为“古籍活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