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四川人口锐减90%,张献忠和清朝,谁才是罪魁祸首?( 二 )


而且这些史料很多都是亲历者所写的第一手资料 , 从史学研究角度来说 , 其价值比任何二手、三手资料都要高 , 所记载的事件、时间、人物往往都可以互相印证 。
因此 , 可以断定 , 张献忠在四川进行过屠戮 , 这点为史学界所公认 。
为张献忠辩护的人 , 无非几条“论据” 。
第一条
张献忠跑到四川是建国称帝的 , 怎么会大肆屠杀自己的臣民 , 自断根基?
张献忠入川 , 确实是想建国称帝 , 所以史料上也说他“初亦不甚杀人” 。
这说明“大西国”政权前期屠杀行为是比较少的 。
但是 , 由于张献忠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
在他的统治之下 , 既没有发展生产的措施 , 又没有正规的税收制度 , 完全靠杀鸡取卵式的掠夺民财来供养他的几十万大军 。
最终使得他所控制的地区经济日益萧条 , 人民无法生存 , 反抗者日益增多 。
同时 , 张献忠面临的战略环境日益恶劣 , 川东、川南有南明抵抗势力 , 川北先有李自成、后有清朝的军事压力 , 这也促使张献忠日益感到烦躁 。
军事上的不断失利 , 人民的不断反抗 , 使本来就性格暴躁、嗜杀成性的张献忠更加凶暴残忍 , 对百姓和手下都疯狂杀戮 。
在几次败于南明军队之后 , 张献忠感到无法在四川立足 , 于是决定放弃四川 。
到了这个时候 , 他已经不再把四川当作自己建国立业的地方了 , 他也不打算把残存的百姓和城池留给对手 。
所以在临走之前疯狂破坏 , 疯狂屠杀 , 成都几乎被毁灭殆尽 。
离开成都之后 , 又因为四川已经是赤地千里 , 几十万大军再加上家眷 , 军粮根本无法筹措 , 所以张献忠又开始大肆杀戮自己的士兵 , 以减少军粮供应的压力 。
最后连各级官员也被他杀得差不多了 , 整个军的军心已经完全动摇 。
如果不是清军飞速入川 , 一场奇袭杀死张献忠 , 那么下面极有可能会发生大西军内讧 , 张献忠被部下杀死的事件(事实上 , 有的史料就认为张献忠是被孙可望等人毒杀的) 。
【爱历史】四川人口锐减90%,张献忠和清朝,谁才是罪魁祸首?
文章图片
第二条
张献忠死后十几年 , 清军才平定四川 , 说明张献忠根本没有杀什么人
实际上 , 清军在入川之后 , 之所以长期无法平定四川 , 不是因为“四川还有很多人” , 而恰恰是因为“四川人已经不多了” 。
在张献忠死后的四川 , 大体情况是这样的:
川北地区 , 是张献忠部将刘进忠管辖的地区 。
刘一直对张献忠的屠戮政策非常不满 , 用各种手段进行抵制 , 因而川北地区相对受害较轻 , 人口相对多一些 。
川东地区 , 本为明将曾英占据 。
后来大西军向南撤退 , 攻占重庆 , 经重庆入贵州 , 撤走前把重庆洗劫一空 , 毁掉了城池 。
同时 , 大顺军余部占据夔东一带 , 号称“夔东十三家” , 继续抗清 。
川东北地区又有非常残暴的匪帮——“摇黄贼”盘踞 , 因此 , 川东常年战乱 , 非常残破 。
川南地区 , 原本是由南明将领杨展控制 , 杨展积极发展生产 , 聚拢流民 , 使川南地区得以保留了几分元气 。
但是 , 随着杨展被袁韬、武大定暗杀 , 川南地区也开始陷入军阀混战之中 , 原来保存的元气也损失殆尽 。
【爱历史】四川人口锐减90%,张献忠和清朝,谁才是罪魁祸首?
文章图片
最惨的是原来张献忠盘踞的川西平原地区 。
张献忠撤走之后 , 杨展率领的南明军和李国英麾下的清军分别两次进入成都 。
结果都因为成都已完全变为废墟 , 没有百姓 , 也没有粮食 , 无法立足 , 不得不退走 。
此后 , 南明军盘踞川南 , 清军盘踞川北 , 中间的川西平原地带变成了事实上的空白地带 。
双方反复拉锯 , 但谁也占领不了川西地区 , 因为川西地区根本没有军粮可以供应 , 所以谁都无法立足 。
此后云南方面的刘文秀率军从滇入川 , 兵力一时非常强大 , 但是也一样无法立足川西地区(需要注意的是 , 刘文秀的军队是从云南过来的 , 主要是原大西军余部和在云南征集的士兵 , 所需粮饷也是由云南供应 , 并非来自四川本地) 。
而吴三桂在保宁之战击败刘文秀以后 , 也一样只能继续守住川北 , 无法乘胜进军川西 。
由此可见 , 清朝之所以长期无法平定四川 , 并非四川人的抵抗力量有多强大(主要的抵抗力量其实是来自云南而非四川) , 而是主要困扰于四川经济的完全崩溃 , 无法供应大规模的军队(豪格率领的清军在入川时 , 军事上就打得非常顺利 , 最后因为瘟疫和缺粮 , 只好撤军回陕西“就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