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缘何如此青睐人民币?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德法缘何如此青睐人民币?》。来源是欧洲时报。

德法缘何如此青睐人民币?。青睐|人民币|外汇储备|宋清辉|德法|李慧勇---


青睐|人民币|外汇储备|宋清辉|德法|李慧勇---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德法缘何如此青睐人民币?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但人民币在中国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只有1/4左右,可见国际市场存在着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巨大需求。(图片来源:中新社)

德法缘何如此青睐人民币?。青睐|人民币|外汇储备|宋清辉|德法|李慧勇---

【欧洲时报特约采访人员夏宾报道】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在欧洲正在加快。“我们决定将人民币纳入我们的外汇储备。”德国央行执委安德烈亚斯·东布雷近日在香港出席亚洲金融论坛透露的这么一个消息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法国《回声报》报道,作为外汇储备多元化的一部分,法国央行已经持有一些人民币资产。

一天之内,两个欧洲强国均透露出人民币成为其外汇储备资产的消息,外界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掀起一阵讨论。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年初,受“8·11”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预期逆转、官方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出的管制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陷入停滞,多项指标甚至出现了逆转。但从目前看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开始回暖。

做客本期“欧时经济茶座”的专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复苏是一种必然,对于中国当前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地位,人民币的国际化才刚刚起步,中国官方应考虑如何有序稳步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并加大规模,人民币国际化将更上一层楼。

做客本期欧时经济茶座的专家有: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王有鑫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 李慧勇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太平洋证券宏观首席研究员 肖立晟

经济学家 宋清辉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 田利辉

德央行以人民币形式展开投资

德法缘何如此青睐人民币?。青睐|人民币|外汇储备|宋清辉|德法|李慧勇---

先是欧洲央行去年开始购买人民币资产,于2017年6月宣布买入价值5亿欧元的人民币资产,而后同属欧盟的比利时和斯洛伐克央行均表示已经购买了相当数目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再到人民币俘获德法两国“芳心”,西班牙央行紧接着表态称,正在考虑投资人民币,一时间人民币的“魅力”大放异彩。

用东布雷的话说,在欧洲看来,过去几年最显著的变化是,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作用日益重要。

德国央行媒体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德国联邦银行执行委员会已于2017年夏天作出决定,未来将以人民币形式开展投资,待组织上和技术上的准备都完成后,德国央行将实施上述计划。

人民币于10月1日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国际范儿”越来越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国际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调查,截至2017年9月末,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例约为1.12%,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篮子中,而在五年前这个数字几乎为零。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人民币追踪指标显示,11月份人民币交易使用量环比上升至1.75%。

与此同时,一些大宗商品交易也开始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截至2017年年末,已经有超过25万家企业和245家银行开展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和中国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了195个。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告诉采访人员,从2015年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可以发现,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一些阻力。但人民币汇率在2017年进入较强的周期,提振了境外主权机构和市场主体持有人民币的信心。另外,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也确保了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

对于德法央行的举动,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太平洋证券宏观首席研究员肖立晟认为,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重大进展,这说明中国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近几年来,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被广泛使用。特别是2016年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储备篮子,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显著提升,越来越多国家也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货币。

面对近年来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中国经济的“定力”极大地为人民币资产做了最为有力的背书,这也是上述国家做出纳入人民币为外汇储备、投资人民币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青睐|人民币|外汇储备|宋清辉|德法|李慧勇---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德法缘何如此青睐人民币?

1 月16 日,第十一届亚洲金融论坛继续在香港进行。图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作《人民币国际化:香港新角色》演讲。(图片来源:香港中通社)

德法缘何如此青睐人民币?。青睐|人民币|外汇储备|宋清辉|德法|李慧勇---

国际市场存在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巨大需求

德法缘何如此青睐人民币?。青睐|人民币|外汇储备|宋清辉|德法|李慧勇---

无论从外还是从内看,人民币国际化都将为国家、企业、个人带来好处。

国际化意味着什么?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指出,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第一,要有稳定的币值,第二要有支付的功能,第三要有结算的功能,第四要有储值的功能。“人民币支付、结算、储值的功能逐渐在具备,币值在波动中也趋于稳定,这种情况下国际储备货币就可以考虑人民币。”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告诉采访人员,一旦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拥有国际储备货币的各项功能,它将有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在金融领域深化合作,为中国与更多国家签署自贸协定、双边投资协议等都提供了便利。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但人民币在中国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只有1/4左右,可见国际市场存在着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巨大需求,人民币国际化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17年7月3日,中国开通了“债券通”。截至2017年11月末,已有212家机构通过这一机制入市,目前债券的托管余额已经接近800亿元。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市场确实存在对人民币使用的巨大需求。

此外由于国际地缘关系的变化,尤其是一些国家滥用国际主导货币地位实行单边国际金融制裁等,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有效缓解甚至是解决这一烦恼的现状。

另一方面,以IMF将人民币纳入SDR为例,田利辉指出,IMF提供的贷款是以SDR计价的,但实际借款、还款通常都是根据成员国的要求使用SDR篮子中的货币进行,而人民币加入SDR后将用于IMF的借款和各成员国的还款,加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提升中国竞争力。

对于中企来说,人民币国际化对于其“走出去”意义重大。宋清辉认为,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项目过程中,随着贴有“SDR”标签、充满“国际范儿”的人民币使用和被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区域内贸易投资中的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从而为中企“走出去”保驾护航。

同时,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之后,有望吸引到境外机构投资人配置人民币资产,进而利好国内资本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最能有直观体验的将是普通人的出国旅游、留学、投资,以前都要换汇,比较麻烦,今后随着人民币在全球各国被认可和使用的程度提高,能够直接用人民币的地方会越来越多。”王有鑫说。

人民币国际化未来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德法缘何如此青睐人民币?。青睐|人民币|外汇储备|宋清辉|德法|李慧勇---

尽管有很多国家纷纷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但这似乎还远远不够。

中国央行前副行长殷勇此前公开发言称,中国目前在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中已经占有了很重要的份额。中国GDP目前占全球GDP大约在15%以上,进出口总额也占全球进出口总额大约11%以上,净国际投资头寸在全球也超过了11%。但是人民币在国际体系中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国际体系中的使用程度和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相比的确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在国际清算总量中,人民币使用量只有1.8%左右;在全球外汇交易总量中,按可比口径调整后,人民币的交易量也只有大约2%;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也才刚刚超过1%。

肖立晟表示,人民币已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已经开始承担储备货币的职能,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广泛运用。

此前,菲律宾、阿根廷等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已经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但目前人民币在这些国家的总外汇储备中占比仍较低,尚难与中国占全球经济比重以及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相当。

“这说明尽管中国经济影响力在不断上升,但人民币的实际用途还比较有限,在金融外汇交易等方面占全球比重较低。”肖立晟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在于中国企业和银行的国际化,推动实体经济走出去以及鼓励银行对外发展金融业务,才能最终带动本国货币国际化。

未来国际化的道路依旧任重道远。从完善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到利率市场化,从实施“沪港通”到推进“深港通”,以及允许境外央行类机构直接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及外汇市场开展交易,中国政府为了配合人民币市场化已推动了一系列金融改革。

肖立晟认为,下一步,人民币要从走向浮动汇率做起,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改进并减少外汇管制,在技术操作层面上缩小在岸、离岸人民币价差,拓宽海外投资人民币计价资产的种类。

“在债券市场上,中国其实有很多文章可以做。”田利辉指出,中国债券市场国际投资者比例很低,相比于美国、日本、韩国等都差距较大,人民币国际化将激发世界各国投资中国债券的兴趣,此时中国应逐步减少投资债券市场的限制,与国际接轨。

除了在保证国内经济稳步前进的情况下,进一步放松资本账户管制外,宋清辉还表示,建立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看作是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重中之重。数据显示,中国央行全球授权人民币清算行已超20家。

实体经济改善支撑欧洲国家扩大人民币使用

德法缘何如此青睐人民币?。青睐|人民币|外汇储备|宋清辉|德法|李慧勇---

从历史看,最早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是英国。2014年,英国政府宣布,计划发行人民币债券,并将发行国债的收入作为英国政府的外汇储备。这意味着英国成为首个发行人民币国债的外国政府,人民币也首次纳入英国外汇储备中。

市场认为,此次德国、法国的加入,欧洲央行会起到一定的示范效应。

王有鑫指出,今后欧洲其他国家也会继续跟进。“欧盟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很强,欧洲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也大幅增长,实体经济的持续改善也会支撑这些欧洲国家加大对人民币资产的使用。”

在李慧勇看来,美元有诸多变数,在权重降低的情况下,“考虑要加入哪些货币取决于哪些货币要满足国际储备货币的条件,人民币是一个当仁不让的选择”。

在截至2017年9月底的最新报告中,全球各国央行在外汇储备中向人民币投入了相当于1070亿美元的资金,较年初增长了19%。

李慧勇指出,伴随人民币结算范围的扩大,可能越来越多和中国有经贸往来的国家、经济体会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并根据情况提高人民币所占的权重。

王有鑫认为,以俄罗斯等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出口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能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正如殷勇所说,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一个长期战略。人民币国际化目标主要是便利人民币在中国对外贸易、投资和其他涉外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不应以人民币排名作为国际化目标。汇丰预计,到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半将会以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在全球央行储备资产中的占比将有望达7%;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上升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