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诗田明:绿了自己,肥了别人?︱老板速写No.5
▲长按二维码,付费收听今天的《DK楼市不能说》,您也可以在文章底部购买全年专辑
朗诗田明:绿了自己,肥了别人?
文︱大编辑H
今天照例讲一个大佬。但是要先请各位耐着性子,看三个小故事。
1st
第一个故事,日本职员。
一个在日本动画公司工作的朋友说,日本的工作氛围实在是太压抑了,连对着电脑久了调整一下坐姿,屁股上的肌肉都是紧张的,因为怕椅子发出声音打扰到别人。她一天工作最放松的时刻,就是去上厕所的那几分钟。有时候为了避免和日本同事一起吃中饭的拘谨,她宁可捧着便当坐在马桶上吃。
厕所成了「他们」这群人最私密的地方。
有一篇日本小说,讲的就是和朋友一样,一个日本大公司的职员。他在自己家里的厕所门背后贴了一张表格,上面标记着自己的升迁路径:在什么时间,能升到什么职位。日本的企业,不大会辞退员工,但是员工上升的通道也非常狭窄和固定。于是这个职员每次上厕所的时候,都看着自己的未来。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一年年过去,在他四十岁的时候,他突然自杀了。
2nd
第二个故事,破风。
爱好骑行的人或许对这个词比较熟悉。自行车高速前进的最大阻力,就是风,所以在自行车比赛里,需要有一个人牺牲自己,多消耗 20% 的体力,为后面的队友挡住并突破迎面而来的空气阻力。他们有一个很酷的名字,就叫「破风手」。
有一本以自行车赛车手为主角的电影,就叫《破风》。虽然剧情不知所云到连彭于晏、窦骁和崔始源的肉体都无法拯救,但那些展现比赛过程的镜头,还是能让人热血喷张。破风手在接近比赛终点的几百米,车把稍微一侧,往边上错开,让后面的冲刺手借势冲向终点。
他让出的可能是比赛的第一名。即便在整个过程中,他一样口干舌燥,嘴唇起皮喉咙发紧肌肉爆炸,一样心率飙到 200 次/分钟——但他要送别人去第一名。
3rd
第三个故事,来自王石的《大道当然》。
2010 年 1 月,中城联盟董事长新春家宴。中城联盟就是一些「地产文青」自发联合起来,想要让行业更规范、成长路径更健康的组织。
王石想要做些什么,来帮助联盟提升整体战略。他想到了万科的「绿色战略」,然后不吝赞美地提了三家企业的名字,说它们在这方面做得比万科更前卫。甚至在家宴上,主动提出要投资其中一家企业。因为这家企业「富有理想激情,透明度也高,和万科的理念有相通之处」。
那个企业主当场就愣住了,表示「很开心,但太突然了,没法立即回复您」。
双方长谈一小时。虽然投资的事情后来没有继续操作,但这三家企业都加入了中城联盟,江湖人称「绿色三剑客」。这一年,中城联盟由它们带头,成立了「绿色专业委员会」。
故事还没完。王石特别盛赞了其中一个人,那个人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用极强的执行力,攻关了中城联盟的第一单联合采购,让平均采购成本降低了 5%-10%,并一鼓作气,在年底前共举办三次联合采购,每次采购金额均比上一次翻一番,愿意信任并参加的地产企业也更多。
王石不讳言,这是在他自己和冯仑担任轮值主席期间,下了功夫都没能完成的事情。
4th
这三个故事,讲的都是朗诗集团的董事长,田明。
田明最开始跟那个大公司里的日本职工一样,他原本在体制内的生活也是能望到头的,在下海之前,他已经做到了南京的处级干部。但是「不满足于被安排好的人生」,在 2001 年的圣诞前夜,田明 40 岁那年,他离开了那间「私密的厕所」,他的人生重新启动了:辞去公务,筹建了朗诗房地产公司。
进入房地产业,田明给自己设了两个底线。第一,不做莽汉。粗暴的竞争方式比如塞点小钱、搞点小关系,如果公司里谁用这种坑蒙拐骗的办法赚钱,「我会主动起诉你」。第二,不做赌徒。快点拿到地快点盖房子快点卖出去,首先考虑赚钱,吃饱了再谈理想,这种粗糙的商业模式虽然是主流,但田明觉得这「不算凭本事吃饭」「阿猫阿狗都能赚钱」。
这两条大路被自己堵住了,田明只能另辟蹊径。他想做一件让自己特别有奔头的事情,做一件重要的、能让人有幸福感的事情。于是,他选择了「绿色地产」,要做健康的,宜居的,低能耗的,有价值的住宅。
他说,造什么样的房子,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世界观问题。他选择做一名「破风手」。
当大家都在红海中厮杀的时候,你一脚进去谈「绿色」理想?还记得绿地张玉良说「要进世界五百强」时候别人什么反应吗?觉得他是神经病啊。幸好「绿色」看上去有几分情怀,明面上,大家是不会嘲笑情怀的。但仍然持有偏见。
什么才叫情怀?大家都觉得是好的,但在当下没法赚钱的,你去做了,才叫情怀。而一旦赚钱了,情怀也就破灭了,「还不是冲着赚钱去的」,连王石都只能为名抛利。
田明一开始就没觉得自己有情怀。他想做的是证明,绿色地产不仅能赚钱,而且赚钱的效率更高。到那时,别人就会跟他抢着走这条路,赚产品溢价而不是土地溢价的钱,倒逼行业追求长远发展。
哪怕最后有人比他做得更大更好,没关系,只要不是以此炒概念卖噱头的机会主义者,他都愿意敬对方是个值得尊重的对手。
5th
证明的过程是痛苦的。
明知道转型是必然的,也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对的,但市场很火,别人都在大把大把赚钱,你怎么办?要不,就伸出手去捞一把,就一小把?在这种抵抗诱惑的自我交战中,你不知道自己下一秒会作什么决定。
但是田明走下来了,很坚决。忍短期的痛苦,走长期的路。
南京朗诗的复购率曾经到达过 70%,主动介绍给别人的比例也接近 50%。万科的客服总监有一次去朗诗做访谈,无论怎么诱导朗诗的客户,他们都不说朗诗的坏话,而且一街之隔的两家楼盘同时销售,「朗诗完胜」。在一次内部论坛上,宋都地产的老板跑来跟田明握手,老板说「我卖 9000 多,你卖 15000,我对房价卖得比我高的人都特别佩服。」
另外有数据显示,朗诗的其中两项技术,每年可以节约用电 7500 万千瓦时,相当于特斯拉绕地球开近 9000 圈;减排二氧化碳 5 万吨,相当于 1900 亩森林一整年的吸收量。
现在,田明越来越有信心,当年的这条蹊径,必然成为未来的主流。「就如小河汇入了江海,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6th
2004 年刚开始做的时候,还只是单纯地拷贝西方样本,连设计、施工甚至设备、采购都需要进口。复制也是学习的过程,紧接着,朗诗成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部,每年拿出销售额的 2% 用于研发,像一个科技公司一样开始迭代,推出 2.0 产品。当 2012 年,大批房企开始由规模向质量转型的时候,朗诗从「绿」迭代为「深绿」,田明也很不客气地说,在绿色地产领域,「我们没有对手」「是中国第一,也可能是全球第一」。
但还是有人质疑:朗诗做的是「真正的绿色」吗?如果是「真正的绿色」,怎么能赚到钱呢?田明只能回答:是真正的绿,而且,朗诗的绿色没有终点。
一般楼盘选择种树,考虑的是景观和成本,朗诗优先考虑能耗。夏天枝繁叶茂,遮阳降温,冬天徒留枝干,最大面积透光,银杏、法国梧桐和榆钱树是首选。为了夏季隔热冬天保暖,墙和窗户都有讲究,甚至要考虑到阳光照射、散射的角度,具体落实到某个不起眼的部件上,这个部件可能还要自己打造,最后安装的时候,还要因地调试。
不仅观察楼盘,还要观察城市。每到一个城市,朗诗都会调出这个城市 20 年来的气象资料,科学分析,最后带给业主的好处,是节约了将近 50% 的用电,带给城市的好处,是减少破坏地下生态,节能减排,哪怕在几十年后要拆房子了,也要保障建筑垃圾的可降解性。
有些事情要么不做,做了之后会发现,事情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越来越多。梅雨天多的城市该怎么做,南北方不同寒气的城市该怎么做……现在,朗诗的技术已经获得德美双国认证,能实现 95% 除霾效果、芬兰 S1 级甲醛控制、室内外可视化监测等等。
聊到这些技术性的问题,田明可以嗨到引经据典,给你举北京四合院的例子。而采访的记者往往在这时候招架不住,转换话题。连开发商的朋友,有时候都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研究这些。
这让田明有点尴尬,但又骄傲。
7th
朗诗的名字是很有点意境的,称作 Landsea。沙漠中的绿洲,汪洋中的小岛,都氤氲着一层理想主义的气息。
不要羞于说理想。但现实残酷:当朗诗赞美自己的房子时,在绿色之外,似乎就词穷了。
▎其他「老板速写」内容
No.1 龙湖吴亚军:鸟喜欢哪些果实
No.2 富力张力&李思廉:CP值
No.3 绿地张玉良:哪里低调了?
No.4 旭辉林中:对吧?
?
付费音频节目
DK楼市不能说
每一个楼市事件,都有不能说的东西。
我努力把它说出来。
每天精选一则楼市新闻,剥开获得一个楼市常识,
积少成多,你就对房价趋势洞若明火。
DK楼市不能说·2018全年版
▎内容:
第2说:政府爱卖地,我们该高兴才是(试听)
第13说:香港一平米120万 这是我们的参照系(试听)
第17说:实现了租购并举会怎样?看深圳就明白了(试听)
▎定价:365元
▎限时价:199元
▎期数:约280期(周一至周五更新,法定节假日除外)
▎时间:2018年全年(现在购买 加赠即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内容)
点击 阅读原文 购买DK楼市不能说
- 没看过香港的“棺材房”,你都不知道自己住得多幸福
- 身材很棒的小伙,努力自己开一个健身室,网友:身材好人又帅!
- 男人变老七个标志,出现前兆要提前呵护自己!
- 拼了!小偷将自己反锁4楼房内 警察坐吊车破窗抓获
- 买的袜子不够暖,自己在家织双袜子穿穿吧~(附教程)
- 张一山新剧一人分饰七角,终于砸了自己的零差评
- 找到最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完美去除脸上斑点
- 碰瓷团伙专对摩的师傅下手 为了逼真自己打断手臂
- 让每一个城市讲好自己的故事
- 鹿哥说自己不是一个撒娇的人,然鹅事情似乎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