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式,你自己更能接受哪一种?哪一种对你的伤害更大?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视频 , 带娃的妈妈崩溃到边哭边打自己耳光 。
很多人理解不了妈妈为什么如此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 我想只有带过娃的人 , 才能明白这位妈妈的情绪 。
两种方式,你自己更能接受哪一种?哪一种对你的伤害更大?
文章图片
前几天走在路上 , 迎面见一个二三岁的萌小帅嚎啕着边哭边往前跑 , 前面明显妈妈样的女子疾走如风 , 边走边吼“你不走了嘛 , 你就那儿耍呀 , 你跑啥子 , 不要回去嘛……”
瞧这陈仗 , 想到前方不远有个游玩设施 , 估摸是小家伙不想走 , 想继续耍 , 而妈妈已经催了无数、无数遍 , 一气之下 , 自己走了 。
小家伙是真萌小帅呀 , 圆乎乎的脸蛋 , 穿着低幼版球服和球鞋 , 酷酷的闪电发型 , 软糯糯、肉乎乎的双手拥抱状朝前双举 , 哭着跑着喊“妈妈 , 妈妈……” , 哎哟喂 , 哭得我这路人甲心口都疼起来了 。
两种方式,你自己更能接受哪一种?哪一种对你的伤害更大?
文章图片
路过女子身边 , 故意笑着喊道“小伙子 , 跑得快哦!就想黏着妈妈 , 是不?!”女子尴尬的停下来 , 就这么一瞬间 , 小家伙终于追上妈妈了 , 两只小手紧紧的抱住女子的大腿 , 抽噎低泣 。 而女子 , 像是找到发泄口一样 , 手粗重的揉了揉腿边的小脑袋 , 怨愤的诉说“阿姨看看 , 这战战有好不听话 , 一个滑梯 , 从早上10:00耍到现在 , 都12点过了 , 还要回去煮饭 , 睡午觉 , 还吃不吃饭嘛 , 喊了无数道 , 好说歹说就不听 , 有啥子好耍的嘛 , 来 , 来 , 来 , 阿姨带走这么不听话的娃娃” , 边说边将小家伙朝我推搡 。
哦 , 原来叫战战 , 我蹲下来轻轻抚摸热乎乎、汗浸浸的小脑袋 , 说:“战战 , 阿姨认识你哦 , 你昨天还是前天陪妈妈逛过前面的超市 , 对不对?阿姨记得你牵着妈妈的手 , 走得又快又稳 , 好乖呀”!
两种方式,你自己更能接受哪一种?哪一种对你的伤害更大?
文章图片
我当然不记得见过这母子俩没有了 , 小战战肯定也记不得有没有这事了 , 但不要紧 , 这个时候 , 让孩子知道自己很棒 , 情绪从伤心中缓过来 , 最重要 。
战战困惑地看着我 , 可能感到亲切和温和 , 点点头 。
我接着说 , “战战现在想吃好吃的东西吗?喜欢吃什么?妈妈准备回家给你做好吃的了 。 战战 , 你的那把特别好玩的枪枪呢?对了 , 你还有一把手枪 , 还有一个球球 。。。 对不对?”
我当然不知道小家伙是不是有这玩具 , 有啥关系呢 , 十个小男孩子九个喜欢枪 , 十个有枪 。
两种方式,你自己更能接受哪一种?哪一种对你的伤害更大?
文章图片
战战又点头 。
我又说 , “快回去看看你的玩具吧 , 他们一上午没和你玩 , 好想你呀 。 ”
战战又乖巧地点点头 。
我站起来 , 本想给女子交流两句 , 女子明显不好意思让外人撞见了这一幕 , 估计更不想听外人的意见或建议 , 教孩子给我说再见 , 就急急地牵着孩子走了 。
两种方式,你自己更能接受哪一种?哪一种对你的伤害更大?
文章图片
孩子再没哭了 , 女子情绪也缓过来了 , 一只手扶着小肩膀 , 俯身给孩子说什么 , 只见小脑袋重重地点点头 。 这一高一矮的两个身影依偎着 , 慢慢走远了 。
留下的我感慨万千 , 索性停下来 , 整理整理对此事的所思所感 。
难道 , 这女子不知道:对孩子温和比粗暴更好?对孩子顺从比对抗好?给孩子安全感比给恐慌感更好?不当面批评比当面批评更好?
难道 , 这女子不知道 , 有些话是红线 , 不应该说 , 比如:不要你了 , 我把你送人了……
两种方式,你自己更能接受哪一种?哪一种对你的伤害更大?
文章图片
她一定是知道的 , 每个爱孩子的妈妈都知道的 , 而世上哪有不爱孩子的妈妈啊
她是知道所以才不愿意与我交流 , 她内心在说“我知道 , 我懂 , 我失控是有原因的 , 你不是我 , 你不晓得有好烦 , 你无法对我的愤怒感同深受 , 那就别说了 , 我也不想被陌生人说教”!
而作为家有三岁宝的准妈妈 , 怎么会不知道呢?我也是无数次想发火 , 有时憋住了 , 有时没憋住 , 才修成了现在小区妈妈帮里传说的“省心的西西妈”、“超可爱的西西他妈”……
遇到快气疯的时候 , 我的做法是:
两种方式,你自己更能接受哪一种?哪一种对你的伤害更大?
文章图片
一、别憋着 , 悦纳自己 , 自己身心愉快才能传递释放给孩子愉快的爱 , 而孩子也才会感到快乐、享受快乐、有能力快乐 。
宝爸宝妈们一定有发现 , 身边的一些家庭 , 不管家庭状况怎么样 , 在传统世俗的眼光里 , 或是在你的认知里 , 不管是应该愁眉苦脸还是应该安闲自在 , 父母们都乐呵呵的 , 养育的孩子往往也表现得快快乐乐、大胆、豁达、善良、自信 。
旁人在旁边羡慕、不解 , 又打心眼里喜欢那孩子 。
两种方式,你自己更能接受哪一种?哪一种对你的伤害更大?
文章图片
二、不憋着自己也不伤害孩子是有方法的 , 记得:压低声音、放慢语速、表达生气、不用方言 。
首先 , 我们来想象一下两种生气的表现场景 。
一种 , 你不收敛音量的怒吼、劈头盖脸快语速、整个人急赤白脸、气势汹汹 。 不用怀疑文字的夸张 , 你真正不收敛发怒时的样子可能更夸张 。
一种 , 想像自己怒气满满但保持内敛自持、面容肃穆、用平静、坚定的语调一字一顿的冷静表达愤怒 。
两种方式,你自己更能接受哪一种?哪一种对你的伤害更大?
文章图片
两种方式 , 你自己更能接受哪一种?哪一种对你的伤害更大?
所以 , 如果你不想在你控制不住发泄怒吼之后 , 有些后悔、心疼 , 想再靠近孩子亲近一下时 , 孩子流露出害怕迟疑 , 或是微抖着小身板 , 不愿不敢再接近你但又怕你再怒吼而颤巍巍朝你靠拢时的样子 , 或是哭西西、委屈着撅着小嘴小心翼翼的求抱抱……那就记住 , 压低声音、放慢语速 , 你不用憋着自己 , 又能将伤害有效降低 。
两种方式,你自己更能接受哪一种?哪一种对你的伤害更大?
文章图片
事后 , 你一定会庆幸“多大点事儿呀 , 这么小小个的小可怜 , 幸亏没发火”!然后看着快乐着的、无忧无虑地调皮捣蛋的孩子 , 无比的愉快、欣慰 。
再说方法之不用方言 , 西西妈妈的经验是 , 方言不好控制音量、音速 , 而普通话似乎能帮助自己平静、冷静又坚定地表达生气 。
两种方式,你自己更能接受哪一种?哪一种对你的伤害更大?
文章图片
最后 , 聊那个众生皆知的踢猫故事做总结:
两种方式,你自己更能接受哪一种?哪一种对你的伤害更大?】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 , 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 孩子心里窝火 , 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 。 猫逃到街上 , 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 , 司机赶紧避让 , 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
这个故事 , 是心理学家用来提醒人们的:一人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 。 最终,无处发泄的最弱小者便成了牺牲品 。
两种方式,你自己更能接受哪一种?哪一种对你的伤害更大?
文章图片
这个故事衍生的心理学名词踢猫效应 , 给正在养育孩子的人们的警醒是:
想对孩子 , 我们是强者 , 有权威 , 我们总是有力量制住孩子 , 而无论怎么吼过甚至打过 , 孩子都会爱我们 , 而孩子是弱者、他小小的 , 可能成为我们肆意发泄的牺牲品 , 他将在他漫长的成长岁月中 , 用一生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