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险黑熊口、七次遇车祸……为了这部书,他拼了

本文转自:光明网
周繇今年60岁了
为了一部书
他活出了“两副面孔”
他是个坐得住的人
30多年来
他很少参加娱乐活动
每到冬天几乎不怎么出门
宅在家里鼓捣照片、写书稿
坐的时间太久 , 屁股都生了疮
每年冬天都得坐坏一个新凳子
他是个坐不住的人
30多年来
他每天的睡眠时间经常不足5小时
每年深入野外考察170天以上
在东北科考的总里程约40万公里
仅长白山主峰就去过164次
大小兴安岭、三江湿地、呼伦贝尔草原
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脱险黑熊口、七次遇车祸……为了这部书,他拼了
文章图片
资料照片: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与周繇合影
周繇
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近日
倾尽他30多年心血的
《中国东北药用植物资源图志》
由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发行
这部全9册、总重达25公斤的
“大部头”专著
得到多位院士好评
脱险黑熊口、七次遇车祸……为了这部书,他拼了】全书550万字
对我国东北地区药用植物资源
进行了系统介绍
专家们认为
该书不仅对研究人员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还有益于传统中医药走出国门
很多人不知道
书里所配的13818幅彩色图片
是周繇从自己30多年野外拍的
35万多张照片中精选出来的
为了拍摄这些照片
周繇历经艰险 , 出生入死
前后经历了7次车祸
两次长达3昼夜的迷路
多次遭遇黑熊、野猪、毒蛇、马蜂窝
还遇到一次巨大的山体滑坡
……
脱险黑熊口、七次遇车祸……为了这部书,他拼了
文章图片
这部书 , 是拿命写出来的
野外科考是
一项危险系数很高的工作
30多年里
周繇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脱险黑熊口、七次遇车祸……为了这部书,他拼了
文章图片
资料照片:周繇教授在东北进行野外科考
1998年7月
为采集标本
周繇只身来到当地一处林场
他沿着羊肠小路前行
几个小时后终于登上山顶
天下起了雨
周繇在帐篷里睡着了
醒来时
他感觉身上有些地方冰凉冰凉的
长期的野外经验告诉他
身上可能已经盘卷了蛇
他慢慢起身
将蛇轻轻拿开
蹑手蹑脚地走出帐篷
……
脱险黑熊口、七次遇车祸……为了这部书,他拼了
文章图片
资料图片:周繇教授在东北科考
2000年9月
周繇与朋友一起到长白山北坡
拍摄短果杜鹃
这是一种很珍稀的杜鹃花
突然
周繇感觉到周围有情况
抬头一看
发现一只黑熊
和两只小熊
向他们走来
……
周繇完全吓呆了
“说句实话 ,
这时候 , 就是想跑都跑不掉了”
左边是数十米的深涧
右边是泥泞的沼泽地
身后是倒木纵横的大森林
周繇强作镇定
极力避免做出让黑熊误以为
威胁的动作
幸运的是
黑熊随后领着幼熊走开了
望着黑熊渐渐远去的身影
周繇一屁股瘫坐在地上
……
脱险黑熊口、七次遇车祸……为了这部书,他拼了
文章图片
资料照片:周繇教授在进行野外科考
这部书 , 是信念的传承
从20多岁起
周繇就以《本草纲目》的作者
李时珍为榜样
立志要搞清楚
家乡长白山地区的植物资源情况
他发现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珍贵药用植物种类多
蕴藏量和产量都很大
但以前有关药用植物的
资料记载存在错误
特别是有关植物资源的分布利用
及种类上存在严重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周繇自费去野外考察
夜以继日采集植物标本
拍摄植物照片
收集植物数据
为了心中的热爱
他走过了东北地区的
千山万水
田野丛林
这些年
周繇顾不上家庭
也顾不上自己
他曾遭遇七次车祸
车撞得很厉害
每次提起这些
他总是不以为意:
“好在人没大事 ,
我是在做好事 , 命大!”
脱险黑熊口、七次遇车祸……为了这部书,他拼了
文章图片
资料照片:周繇教授在长白山科考
退休后的周繇
还是坐不住
他准备用15年的时间
跑遍全国的重点地区
继续科考 , 继续拍摄
也许 , 过去30年
只有他才知道
自己到底经历了怎样的
跋涉与艰辛
也许 , 未来15年
他的步履可能变得蹒跚踉跄
不再是那个青壮的“拼命三郎”
但在周繇心中
那份执念依然不变
那份热爱温度不减
奔赴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