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是一种常用的名贵药材 , 在众多草药序列中 , 人参一直享有"百草之王"的美誉 , 被《神农本草经》誉为"上品"之首 。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 , 人参的神奇功效也并非空穴来风 , 而是在诸多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其在中药界的地位可谓不容撼动 。
文章图片
人参以其治病强身的功效 , 历朝历代一直受到帝王贵族的追捧 , 把它作为日常补品长期服用 。 但到了明朝初年 , 这种局面却为之一变 。 明太祖朱元璋 , 出身底层贫苦农民 , 深知百姓生存不易 , 物力维艰 。
文章图片
朱元璋听说人参生长于深山穷谷之中 , 人迹罕至之地 , 百姓们为了寻找到合用的好人参 , 往往要翻山越岭 , 风餐露宿 , 跌落悬崖或者迷路困死、或者被狼虫虎豹伤害的时时有发生 , 于是心有戚戚焉 , 动了恻隐之心 。
太行山区的高海拔地带 , 森林密布 , 气候寒凉 , 土壤肥厚 , 与关外长白山区气候颇有相似之处 , 完全具备人参生长的自然条件 。 在古代 , 上党的太行山区一直是人参的主产地 , 其地出产的上好人参 , 自唐宋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贡品 。
【【爱历史】朱元璋为什么不准明朝皇帝吃人参?后世子孙当成耳旁风惹来大祸】早在南北朝时期 , 医学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就记载"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 , 其他地区所产"俱不及上党者佳" 。 唐代《通典》记载:"上党郡贡人参二百小两" , 宋代《九域志》记载:"上党郡贡人参一千斤" 。 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 , 勤求古训 , 多方考察 , 专门对此问题做过研究 , 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宋苏颂《图经本草》所绘潞州者 , 三桠五叶 , 真人参也" , 都是有力证据 。 而党参则是清代中后期才兴起应用的"新"品种 。
朱元璋之后的明朝皇帝 , 把他的遗训当成耳旁风 , 为了延年益寿 , 每年都大量消费人参 , 大肆向上党地区摊派征收上等人参 , 给上党、潞州地区的农民造成沉重负担 。 这种行为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 一是导致上党地区人参"参迹日渐稀少" , 成了濒危物种 。 二是《中国新木草图志》记载 , "潞州农民 , 以征求者无厌 , 遂以人参为地方之害 , 因噎废食不复采取 。 "《本草纲目》也记载 , "民以人参为地方害 , 不复采取" , 从此放弃栽培和保护人参资源 , 甚至故意去加以毁坏 , 导致人参逐渐在上党地区彻底消失 。
文章图片
关内没了人参产区 , 明朝皇帝们消费人参的习惯却改不了 。 于是 , 关外辽东长白山的人参 , 得以崭露头角 , 瞅准这个巨大的市场真空 , 异军突起迅速占领了市场 。 然而当明朝帝王将相们欣欣然享受关外人参时 , 他们却没料到一场大祸在形成 。
文章图片
关外的人参产区 , 全部在建州女真的掌控之中 。 一代枭雄努尔哈赤 , 虽然野心勃勃想吞并明朝 , 但苦于经济实力低下 , 严重缺乏军费 。 但人参贸易的蓬勃兴起 , 却为努尔哈赤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来源 。 明朝有识之士指出 , "奴酋擅貂参之利 , 富强已非一日" 。 人参成了清朝崛起的重要原动力之一 。 大量白银外流 , 不仅让建州女真实力迅速增长 , 而且加剧了明朝财政危机 , 动摇了明朝统治根基 , 最终导致了明朝的亡国大祸 。
- 【就爱时尚】这三种穿搭初冬一定要get,简约百搭不挑人,洋气又提品味
- 【爱历史】北京九大古城门都用来干啥?看完终于明白了!
- 【时尚一点】“无效化妆”这词儿又在贩卖焦虑了
- 【爱历史】历史上最精明的傻子,靠装傻当上了皇帝
- 【爱历史】小康熙对老师说:你看不起我,亲政后定砍你的头!老师结局如何
- 【历史故事】清朝时候,文人书房中有件“神秘”的自在钩,为何后来消失不见了
- 【历史故事】此人能挽三百斤弓,嫌宋朝封官小去当土匪,兵败降金,被岳飞击溃
- 【时尚一点】库里南,它可不是车,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钻石的前世今生
- 【时尚一点】中年女人不要再乱穿衣 学习孟晚舟的优雅搭配法 美观还得体
- 【历史故事】东晋门阀的制衡和北伐领导人意图不纯以及北方实力强大故北伐常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