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哪里有便宜点的投影机租赁的?告诉我一声。( 四 )


创造创业环境至关重要
走出绝望,还靠了云集在中关村的高校与科研院所里的技术专家前辈、专业投资咨询管理等等各方面的力量 。拿技术来说,他们遇到的每一项难题,几乎都是国内科研顶级水平的问题,全靠自己是不可能完成的 。一面是学子登门求教、一面是前辈谆谆教导,不少教授、专家成为视美乐的技术和管理顾问,清华园和中关村的智力资源给了视美乐强大的后盾和一双有力的翅膀 。
“假如不是在北京、不是在中关村,我们不会成功 。”徐中毫不讳言中关村优越的创业环境和兴业投资管理公司这样的中介给视美乐强大的支持 。没有他们,视美乐不可能想到自己创业融资的风险投资方式,而非一次性由企业买断专利,也根本不可能出现“清华三学子身价3000万”的新闻,投影机也不过就是学生发明大赛上一项不错的发明而已 。因为如果和别人合作做中试,按我国有关规定,无形资产入股只算35%,进行中试后虽可获得一笔钱,但进入产业化市场阶段,公司规模再扩大后,对发明者来说收益就很有限,科研人员根本不可能在这里面挣到钱 。采取风险投资,发明者有可能占80%的股份 。
众多学生公司最羡慕的是视美乐获得巨额风险投资和后续的发展资金 。王科也总是对人津津乐道潘福祥如何说服上海一百勇涉风险投资,一百老总张引琪面对外观还十分简陋的投影机样机如何激动万分,澳柯玛的总经理鲁群生如何在1999年的最后一天冒风雪坐火车赶到清华园9号楼的学生宿舍,共商创业迎接新的一年 。从上海一百到澳柯玛,实现的是从单纯依靠资金到产业化投资必须与富有经验的大电器公司合作的战略投资的转换 。这次转换,是上海一百、视美乐、澳柯玛等各方本着如何更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原则一起协商达成的 。各家都踩到了自己的点上 。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陆昊认为,视美乐成长过程中的创业孵化、中介服务至关重要 。创业离不开天才的头脑,也离不开各种支持 。把科教资源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再转化成高科技中小企业进而成长为高科技大型企业是一条很好的创业路子 。要知道,还有很多传统企业苦于找不到新的增长点,许多企业仍在被动“引进”,许多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中……
教育部学生司徐司长和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景安认为,视美乐可能是未来实现科技产业长大的一条道路 。尽管休学创业是否弊多利少的看法还在争论中,何时创业也值得商榷,但不可否认,大学生正在成为新经济的创业者 。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两年来招生规模翻了一番,三年后大学毕业生将达到200万以上 。到时候学生就业就不能只是现有就业机会的进入者,而应是新的就业机会的创造者 。在此过程中,既要注重学校中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又要下力气创造社会良好的创业环境,尤其是清除体制性障碍 。
创业中人是第一位的
徐中说,人,太重要了!许多学生公司夭折,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既是总经理又是总工程师的一个人,而我们有一批人 。当初视美乐样机很难看,一百看中的就是视美乐有一个棒打不散的团队 。
清华大学副校长龚克认为,坚韧不拔、学习与创新和凝聚人才的能力对闯过创业险滩至关重要 。投资顾问潘福祥则认为,可以说,视美乐的初步成功,最大的成功甚至不是产品,而是精诚合作的团队 。发明出投影机的“清华爱迪生”邱虹云、融资专家王科、在企业工作过6年后到清华念MBA(工商管理硕士)的徐中,三人黄金组合是一步步磨合出来的 。他们勇于正视问题,经受考验 。7月,一向少年气盛的王科坦然告诉潘福祥,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觉得徐中比自己更擅长管理,建议任命徐中为总经理,给他应有的名分 。当初徐中是作为一个谈判者的身份与最初的策划者王科、邱虹云接触的 。王科有这样的识见让老潘很感动:中国有多少企业最后失败在内讧、窝里斗!
视美乐起步靠人才,发展更注重人才 。视美乐像所有长远打算的企业一样开始引入人才 。王科访问硅谷,在微软见到500名清华人,王科与他们交流,鼓动他们回国加盟创业 。视美乐最近的得意之笔则是在国内7所著名高校举行了巡回演讲,并与30多位博士、硕士毕业生签约 。
信息产业部的一位官员认为,视美乐选择了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科技产品,中科院曾有研究员进行同类技术研究,但对邱虹云的技术自愧弗如 。多媒体大型投影机超越了目前国内的传统电视,填补国内空白,它可播放计算机、电视、DVD等多种数字及模拟信号,运用于教育、商业、家庭等领域 。视美乐从一开始就立足与国际同类产品竞争、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 。它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多项专利 。从信息产业来看,国内不能只走技术引进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