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电子书好用

我之前在头条发表过一篇文章《墨水屏阅读器如何选择》
包括了小尺寸墨水屏阅读器和大尺寸墨水屏阅读器(大尺寸可以书写)
对于电子墨水屏产品 , 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亚马逊kindle , 亚马逊至今仍然是电子书领域全球最大的玩家 。低功耗、护眼 , 这些优势让kindle收获了无数用户 。当然还有个 重要的功能:盖泡面 。
墨水屏最大供应商为台湾元太 , 常见的为黑白显示 , 也有彩色 , 目前黑白墨水解市面上广泛商用 。同样彩色墨水屏也有小范围的商用 , 成本高、刷新率低、显示色彩不佳制约了其发展 。墨水屏最大的特点为护眼 , 屏幕显示完全由电压来驱动 , 其屏本自身不发光 , 当电压低于或者与屏的wF(waveform)时序不匹配时出现花屏、黑色区块以及残影重等异常现象 。而其中残影是用户吐槽墨水屏较多的点之一 。
一、墨水屏产品的核心:护眼和低功耗 。
对于产品硬件本身 , 有两个主要元器-件极为关键:
1)电源管理IC ;这块比较成熟 , 市面上成熟的芯片比较多 , 在此不做赘述 。
2)主控芯片;着重展开探-讨下主控芯片 , 目前电子书阅读器品牌很多 , 各家选用的芯片都不相同 , 比如:马威尔(Marvell)、恩智浦(NXP)、国产的瑞芯微等 。在这些芯片里能把墨水屏驱动做的最好的是马威尔及思智浦 , 这两家芯片能实现功耗、性能、显示效果达到最佳 , 且被元太官方认可的 , 并能解开元太wF时序 , 其他家芯片均不能解开元太wF时序文件 , 因为元太的时序属于墨水屏显示的核心 。那为什么其他的芯片可以解元太的wF时序来驱动屏幕呢?其实很简单:1)显示效果达不到; 2)通过破解(元太默许) 。但破解的风险在于元太的不同屏幕所对应的wF时序不一样 , 其最终的效果就会不理想 。
在现有的墨水屏品牌里 , 其中Sony用的马维尔 , 这颗芯片只有Sony可以用 。采用恩智浦i.mx系列芯片的有 kindle、iReader、reMarkable、Kobo等厂商 , 其余厂商-如文石的某些机型上有使用 , JDRead上也曾使用过恩智浦的芯片 , 其他基本没有使用 。为什么?
因为大陆具备研发实力做墨水屏的公司很少 , 而且极少 。科大讯飞的机器采用的是贴牌的方式 。采用贴牌是目前大部分厂商的做法 , 表面上省时省事 , 可想而知一个靠ODM的产品能以用户为第一出发点去考虑产品吗?能收出优秀高品质的产品吗?这也导致了用户不信任国产的很大原因 , 用户眼睛是雪亮的 , 如果ODM能做好产品 。那么手机厂商的旗舰产品就不会自研了 。
在近两年大屏市场(10.3、13.3寸) , 尤其是10.3寸墨水屏产品出现集中爆发 , 这是因为大家都看到了一块市场:教育 。
从电商平台上各家墨水屏在大陆地区的销量来看 , 在小屏市场(6寸左右) , 现在基本只剩两个大的玩家:kindle 和iReader 。
而大屏市场处于百家争鸣阶段: Sony、文石、reMarkable、iReader、墨案 , 科大讯飞……其中目前全球做的最好的是 reMarkable 。Sony大法也极具竞争力 , 13.3寸的DPT-RP1、10.3寸的DPT-CP1都是在中国非常受欢迎的产品 。然而大法高昂的价格劝退了很多用户 。在大陆 , 文石, iReader也做的还可以 , 但从销量来说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中 , 文石做了很多年大屏 , 机海战术让你分不清他的产品到底有哪几款 , 可能比较出名的为BOOX Note Pro这款10.3寸的产品 , 其他的型号是在太乱了搞不清 , 销-量与年龄不成正比 。文石的局限在于产品本身的定位 。iReader去年才开始涉足大屏 , 推出了10.3寸iReader Smart产品,从电商平台销量看算是挺有潜力的品牌 。
二、 墨水屏产品的核心功能:小尺寸阅读、大尺寸阅读+手写
1)小尺寸墨水屏主打阅读 , 护眼、便携的特点深得很多用户喜欢 。那么纯阅读功能 , 内容则成为小屏发展的关键 。
2)大尺寸墨水屏 , 阅读体验更佳 , 如同一本书一般的大小让阅读更加有真实纸张阅读的体验 , 而在阅读之外 , 增加了书写的核心功能 , 加上笔之后则更有了想象空间 , 如同在纸上写字一样 , 可以用来记笔记、绘画、阅读时批注等 。这里重点提下阅读批注功能 , 掌阅是目前支持几乎全格式批注的厂商 , 包括了pdf,mobi,tx,epub等 。基本能满足题主的需求 。加上云端同步与PC端协同后 , 有了轻度生产力工具的属性 。用大屏盖泡面贴合好 , 泡面更香 。相比于iPad、Surface这种液晶屏书写的光滑、刺眼的感觉 , 墨水屏的专注、舒服的手写才所有电子产品里体验最接近纸张的 。所以 , 大尺寸墨水屏出现之后 , 吸引了多家品牌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