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山
[宋]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
举头红日近 , 回首白云低 。
2.华山歌
[唐] 刘禹锡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
能令下国人 , 一见换神骨 。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
3.华山高
[元] 杨维桢
【咏华山的古诗】
思美人兮西华山,我欲往兮如天难 。
上通帝座二气之呼吸,下冲龙门百折之昆仑源 。
秦关桃林之寒贔屭于其左兮,右抱万顷白玉所产之蓝田 。
金天太白实主宰,井鬼上应精灵躔 。
巨灵一擘万古不可合,首阳下有根株连 。
云台仙掌现真迹,朱衣赤须垂橐晞 。
明星玉女不许以玉眼见兮,玉盆绿水洒不竭,一匹石马谁来牵?嗟尔华山人 , 不归来兮徒留连 。
人间尘土那可以久?。堪自铺6?拿?。
天池注脑晞绿发,玉浆渴饥飡莲 。
伐毛洗髓不足较,白日一嗔三千年 。
觉来招酒姆,骑茅龙,访子先 。
更呼山东李谪仙,搔首问青天 。
巨灵接见娲皇前,惊呼一笑轩辕之子弥明癫 。
4.华山
[宋] 陈抟
半夜天香入岩谷,西风吹落岭头莲 。
空爱掌痕侵碧汉,无人曾叹巨灵仙 。
5.华山
[唐] 李洞
碧山长冻地长秋,日夕泉源聒华州 。
万户烟侵关令宅,四时云在使君楼 。
风驱雷电临河震,鹤引神仙出月游 。
峰顶高眠灵药熟,自无霜雪上人头 。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 。认识3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
课外:背诵课文 。
教学时间:三课时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2 。咏华山(齐读)
2.学习生字“华”
3.释题 。
咏 , 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
4.指导看图 。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
三.学习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
2.开火车读生字 。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照样子 , 按笔顺描红 。
四.课堂小结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 , 认读 。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 。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指名读 。
(3)小结 。齐读 。
2.讲读第二、三段 。
(1)出示图二 , 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
b.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指导朗读 。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 。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
(3)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齐读四、五句 。
b.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
c.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 , 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
(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
a.指名读古诗 。
b.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
c.指导朗读 。
(6)读了这首诗 , 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 。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
b.指导朗读 。
(7)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自由读第三段 。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
三.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 。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练写生字 。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 。
2.看生字,说出偏旁、结构 。
二.朗读训练
1.指名朗读 , 师生评议 。
2.同桌互读 。
三.指导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
2.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
4.指名背诵 。
四.练习
1.口头扩词 。
顶()()()齐()()()
2.写笔顺 。
与华
(二)
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咏华山》,它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 。根据课文叙述寇准跟老师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我为本课制定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从而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一、自主合作学习 , 培养创造力 。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 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 。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等,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 。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 , 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 。因此 , 我这堂课的教学也注意到这一点: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华山挂图来创设情境,让生首先对华山有感性的认识,再激发学生去爬山的欲望,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 ,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七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 。这样,学生便会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而去自发性进入阅读 。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书时,利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去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
三、循文明像,体情悟道 , 突破“文包诗”难点 。
“文包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诗文联系,借文悟诗 。因此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品描写华山高、雄伟壮丽的句子上,让学生通过观察 , 贴图的形式,理解华山高耸入云的壮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华山巍巍,耸入云霄的特点后,出示诗句 , 让生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诗文对应,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2、借助图画 , 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 , 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推荐一座非常值得去游览的名山,叫华山,
请大家看这座山(指图)-这就是华山
2.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是呀,我也觉得华山雄伟壮丽,高耸入云 。看到这么高的山,老师情不自禁的想吟诵一首诗来赞美它(只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 。)
3.喜欢这首诗吗?这首诗是古代一个7岁小孩写的 。
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谁,为什么写这首诗 ,
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24课《咏华山》,读了以后,你就懂了(板书)
请大家翻开书p135页 , 自己读读课文,不会读的先拼拼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
二.初读课文 。
1.自读 。
2.同桌相互检查
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可真高(像这位、这位同学读得可认真了,他们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反反复复的读,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认为难读的地方 , 读给同桌听 。如果还有读不准的词,就请他教你)(生互相练习)
3.检查 。
我瞧瞧,哪位小老师教了同桌(请生回答)你教了哪些词呀?(学说 , 师板词 。板后齐读)
4.生第一次读课文
我们把难读的词语读会了,现在试试读读课文
5.生边读,师边板词
老师还发现 , 有几个词语也很难读,谁能来教教老师读 。(齐读词语)
6.再读课文 。这回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得比上次好 。
三.品读 。
1.导语 。
刚才大家看了华山,都觉得华山非常高,如果让你去爬这么高的山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答)
我们课文里的老先生和小孩跟你们一样,也爬得好辛苦好困难 。课文里用哪个词形容他们爬山困难呢?
2.引句子 。“?。』?秸娓咄郏 ?
等他们满头大汉 , 喘着大气爬到山顶,他们会觉得这山怎么样呀?(出示句子)他们的感觉和你们一样
3.品读句子 。
A自由练习好,大家自己先练一练,看谁能把华山读得最高 。指名读
你们读得都很高 , 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高的 。齐读
4.品后两句 。
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跟小孩(帖小人)到山顶去看一看(出示句型)
A自己读 。同学们,先好好的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B生答:a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跑到我们脚下去了呢?
b太阳为什么显得这么近呢?说明什么?
c白云不在天上 , 干嘛跑到山腰去了?
C结束语 。我们看到的这些景色都说明了什么?
D分组合作练读 。我们分组练一练,练习读这些句子 。争取每个人都能把华山的高读出来 。
E检查反馈 。那一小组先来,比一比哪组读得最高(指黑板读)
F师范读 。讲朗读的方法 。要读得好,有个小窍门 , 就是一边读一边想 。
G生齐读 。好,照老师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到太阳那去 。
5.品古诗
导语:你们把华山读得真高呀,假如你就是那小孩,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红日那么近 , 白云那么低,多美呀!你的心情怎么样?
A、说说自己的心情
B、引诗
对,那小孩的心情-开心了,激动了,幸福极了,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快乐 。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板诗)让生看手势跟读
C、练习读诗
a自读 。
b诗文对应这些诗与这些句子是有联系的 , 你们能把他们对应起来吗?
1、讨论交流
2、提问你认为哪句话,对应哪句诗?(这两句诗应该与哪句话对应呢?)
3、总结、读诗句这首诗和前面的句子一样,都是写华山很高很高 。
男女赛读(读出华山的高来)
四.品第三、四段
你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写得好吗?
1.课文中老先生怎样夸他(好诗好诗)
2.生夸“我们一起也来夸夸他!
3.他是谁?(寇准)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 。他今年几岁?(7岁)用手指表示出来!
他和谁一般大呀?”
4.总结 。(再读全文)
五、总结结束 。
1、华山的雄伟、壮丽
2、小寇准的聪明、能干
3、鼓励
- 卫生衫裤票的用途
- 汽车的音响有电流声解决办法呢
- 二建只搞了实名认证的需不需要继续教育
- 机油的颜色变黑
- ?每个行业都有一项合适的户外运动
- 合伙协议合同范本5篇
- “挂”开头的歌词
- 背英语单词的软件app
- 高端柴油机油哪个品牌好?
- 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