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的外籍雇佣军兵月薪只有1400,到底是事实,还是炒作?那雇佣军这个职业到

在乌克兰的外籍雇佣军兵月薪只有1400,到底是事实,还是炒作?那雇佣军这个职业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近年的战争动作大片上,反派往往由雇佣军充当 。好像他们啥武器都会用,杀起人来,也是眼都不眨 。这让我们产生一种雇佣军很牛逼的错觉 。
其实正常的雇佣军,往往是隶属于黑水这样,大型跨国保安公司,所执行的任务,也往往是安保和护卫工作,绝不是跟正规部队作战 。
世界上唯一的雇佣军正规军,就是法国的外籍军团,是由外国志愿兵组成的陆军正规部队,拥有和法国本土部队同样的装备,由来自136个国家和地区约8000名志愿者组成 。
在国家常备军出现之前,雇佣军确实曾经是欧洲战争的主力 。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地区是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这些城邦 。
作为一个个商业城邦,既然是做生意,那城邦的领主之间,就会有利益纠葛 。今天你家的商贩把坏猪肉卖到我的菜场了,明天我的小弟去你承包的海里捕鱼了,于是城邦之间,就像古惑仔一样,相互之间抢地盘、抢生意,所以经常发生战争 。
但老百姓更愿意做生意赚钱,谁也不愿意去打打杀杀 。城邦的君主们,也不放心把平民武装起来,万一把枪口对准他们咋办 。于是便有了雇人来打仗的需求 。
那雇谁呢?当然是比意大利人穷得多的德意志人了 。他们身强力壮,在老家也挣不到钱 。于是,雇人打仗的意大利财主和替人卖命的德意志雇佣军,勾兑在了一起 。
【在乌克兰的外籍雇佣军兵月薪只有1400,到底是事实,还是炒作?那雇佣军这个职业到】但是,那时候城邦领主之间的战争,还不是咱们今天理解的你死我活的生死决战 。
意大利这些城邦规模都不大 。当时整个欧洲只有1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6万 。而这种城邦之间的战争,规模和烈度都不大 。打赢这种战争,主要不是靠歼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而是靠消耗掉对方的财力 。
那时,交战的双方都是用雇佣军,还要配备武器,准备战马,都得大把花钱 。哪一方花不起钱了,哪一方就输了,自然也就不打了 。
还有,在这种战争中,大家抓住俘虏以后,一般都是就把武器和马抢走,人直接放了 。也有利用俘虏勒索赎金的,那就更不能杀了 。所以这种战争相对安全 。
因此当时用雇佣军打的战争,和我们后来看到的那种民族国家之间的生死决战,根本就不是一种类型 。这种战争更像是城邦之间秀肌肉,为的就是让对方看见我有多少经济力量可以转化成军事力量,而不是为了真的消灭对方 。
当时领主们招雇佣军,就像是现在的工厂招工 。雇主分别和单个战士签订合同 。雇主提供武器、战马,然后,按照雇主的命令去打仗 。打完仗,按照合同付款结账 。看看这个过程,像不像这几天媒体上披露的,外籍雇佣军在乌克兰的新闻 。
但当时单个军人往往是大老粗,签合同也不知道自己吃没吃亏 。所以很快就演化出了包工头,也就是雇佣军的军头 。他们有经验,会谈判,所以大家就委托他签一个总包合同 。
这和今天的包工头确实差不多 。包工头接了一个工程,然后去找工人,给东家把活儿干了,领到钱,发给工人,剩下来的,就是包工头挣的 。
出现了包工头,那施工队渐渐地就成型了 。包工头临时在人市上攒的这种军队的战斗力不行 。零散的雇佣军就组成了相对固定的团队 。毕竟是战场,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
这个时候的雇佣军,就演化成了类似军团一类的组织,由军团包工头出面去和雇主谈合同,然后拉起队伍去打仗 。
但打仗这个事太复杂,靠商业合同、雇佣军这套制度来维持合作,合同也变得非常复杂 。
比如战马 。当时,战马很贵 。一匹马的花费,相当于一个三个火枪手半年的薪水 。雇主提供的战马是让你去打仗,如果有死伤,责任是谁的?战斗中战马丢失怎么办?雇主怎么知道这战马是战死的,还是被包工头偷偷卖掉的?
这就很复杂 。像威尼斯就规定,必须看到马皮才能证明战马已死 。
合同中其他方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像不同等级雇佣军的酬金差别,俘虏、赎金和战利品的分配 。本方人员如果被俘,谁负责支付赎金,战斗日和非战斗日的报酬区别,雇佣军内部争端的裁决等等 。有的合同还规定雇佣军要缴纳保证金,防止他们临阵脱逃等等 。
而且雇人来打仗,打完了,该付的钱都结清了,人要走了吧?如果雇佣军们一时找不到新活儿,怎么打发他们走,就成了难题 。他们不走,你就得好吃好喝伺候着;他们拉下脸来要钱,你多少也得掏点儿 。说到底,他们手里有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