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墙头草,谁抱跟谁亲?”错过这个时期,孩子和妈妈不一定亲

儿子铛铛半岁后 , 妈妈决定重回职场 。 因为她感觉儿子已经“长大” , 交由奶奶照顾 , 完全可以 。 在妈妈的概念里 , 半岁后孩子断奶 , 完全可以吃辅食 。
两个月之后 , 倩倩就后悔了 。 因为之前跟她亲密的儿子 , 突然间就有些疏远 , 对她的依赖感也没有那么强 。 晚饭过后儿子哭闹 , 倩倩想着哄哄孩子 , 谁知道铛铛直接伸手让奶奶抱 。 这个举动 , 真的让倩倩特别难过 , 内心的突然就觉得无比失落 。
“婴儿墙头草,谁抱跟谁亲?”错过这个时期,孩子和妈妈不一定亲
文章图片
孩子奶奶说:“婴儿就是墙头草 , 谁抱他多 , 他就跟谁亲” 。 听完奶奶的话 , 倩倩当时就默默流泪 。 后来跟闺蜜哭诉 , 才知道 , 原来是自己错过了孩子的依恋期 , 所以孩子才跟自己不亲 。
研究发现:半岁之后 , 孩子的自我意识慢慢觉醒 , 他能清楚地感受到他人的关爱 。 经常陪在身边的人 , 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和照顾 , 因此孩子会特别依赖照顾他的人 。 所以 , 想要跟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 , 就要抓住半岁到两岁这段时间 。
“婴儿墙头草,谁抱跟谁亲?”错过这个时期,孩子和妈妈不一定亲
文章图片
不管多忙 , 父母都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长大 。 因为父母的陪伴 , 除了让亲子关系更密切之外 , 还能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 而且对于接下来的教育 , 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 毕竟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作为支撑 。
建立依恋的黄金期 , 父母应该如何做?
1、给孩子更多关注
这一时期 , 孩子对妈妈的需求更高 , 所以妈妈要给他更多的关注 。 生活中 , 要跟孩子正面接触 , 用心地去照顾和陪伴他 , 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 。 他对于外界的感知和了解 , 都是源于父母 。 多陪孩子说话互动 , 或者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对他的疼爱 。
“婴儿墙头草,谁抱跟谁亲?”错过这个时期,孩子和妈妈不一定亲
文章图片
虽然孩子很小 , 但是他们的感知能力很强 。 只要父母愿意多花时间陪他们 , 多与孩子有身体接触 , 相信他对父母的依赖感更强 。
2、不回避对孩子的感情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太过含蓄 , 明明很爱孩子 , 却总是闭口不言 , 以为通过行动就能让孩子感受到爱 。 有这样想法的父母 , 建议你们从现在开始调整想法 , 爱要说出口 。 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 , 更应该积极地学习表达 ,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
在父母如此有爱的教育之下 , 孩子也能更好的表达情感 , 说不定还能早早学会说话呢 。 因为在孩子心中 , 爱就是要勇敢说出来 。
“婴儿墙头草,谁抱跟谁亲?”错过这个时期,孩子和妈妈不一定亲】3、不要忽略孩子的需求
建立依恋期的这个阶段 , 很多孩子的语言表达并没有完全建立 , 他们跟父母无法交流 , 只能通过自身的行为及动作来表示 。 这个时候 , 父母一定要多观察孩子的变化 , 及时得注意到他们的需求 , 千万不要忽略 , 尤其是在孩子出现紧张或者恐慌时 。
“婴儿墙头草,谁抱跟谁亲?”错过这个时期,孩子和妈妈不一定亲
文章图片
父母的及时回应 , 除了缓解孩子的情绪之外 , 还能让孩子潜意识里学习处事的方法 。 很多时候 , 父母的教育就是如此 , 全部隐藏在很多小细节中 。
4、不要过度溺爱
父母在给孩子关注时 , 一定要注意分寸 , 千万不要过度 , 要不然就会变成溺爱 。 在陪伴及教育中 , 要学会把代替换成鼓励 , 以引导的方式 , 让孩子独立动手 。 必要的时候 , 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辅助性的帮助 , 确保不打击他们的热情和自信 。
千万不要陷入溺爱的怪圈 , 不然孩子的将来会遭殃 。 遇到问题 , 父母要学会放手 , 这样的爱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
“婴儿墙头草,谁抱跟谁亲?”错过这个时期,孩子和妈妈不一定亲
文章图片
两岁前 , 希望所有的父母 , 都能陪在孩子的身边 , 看着他们一点点长大 。 因为成长的旅程只有一次 , 幼年时期 , 孩子需要父母给予的安全感和保护 。
对于“婴儿墙头草 , 谁抱和谁好”这句话 , 你怎么看?